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看吳昌碩如何“啟用”故宮文華殿 徐渭八大同展

2018-06-06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0
956次瀏覽
6月3日,“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廳開幕。展覽集合繪畫、書法、篆刻三類作品百余件,展示吳昌碩多方面的藝術成就,這一展覽也標志著故宮文華殿的正式啟用。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在現場發現,此次布展多有別出心裁處,除展出吳昌碩的書畫印作品外,還呈現了不少影響吳昌碩的明清書畫大家如八大山人、徐渭等的作品,同時還陳設了與吳昌碩畫中花卉相對應的盆景花卉等。以四季花卉為表現主題的部分,選取作品中各季代表花卉,并穿插節令題材,使人領略吳昌碩大寫意世界里的四季輪轉,花落花開。 

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的開幕,標志著故宮文華殿書畫館的正式啟用。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的開幕,標志著故宮文華殿書畫館的正式啟用。

  吳昌碩是近現代最為重要的書畫家、篆刻家之一,在藝術上是傳統與現代交匯點上坐標式的代表人物,是承古開今的藝術大師。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吳昌碩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安吉縣,一生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數朝,再入民國,卒于1927年,終年八十四歲。吳昌碩一生名號頗多,初名俊、俊卿,中年后署名蒼石、昌石、昌碩,別號有缶廬、苦鐵、老缶、缶道人、石尊者、破荷亭長、五湖印丐等,七十歲后又署聾公、大聾等等。

  吳昌碩的藝術創作自金石篆刻入手,對《石鼓文》書法的畢生探索,成就了吳昌碩的篆書藝術,并且在臨學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食古出新,形成自我面目,獨步一時。吳昌碩四十歲后方始學畫,他用書法的語言刷新了大寫意的筆墨,成就了大寫意花卉的藝術高峰。

  融古開今——吳昌碩作品與明清名家對比展出

  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吳昌碩書法、繪畫、篆刻作品二百余件。作品創作時間跨越四十載春秋,涵蓋吳昌碩四十多歲至去世前不久的各個階段,時代連續,題材豐富,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吳昌碩的藝術發展軌跡和淵源脈絡。

  展覽通過四個單元,分別從吳昌碩繪畫的藝術淵源、大寫意的繪畫風格、交游與影響,以及書法篆刻四個方面呈現,突出表現吳昌碩最具特色的畫風和富有生命力的筆墨。第一單元為“融古開今”,充分發揮故宮館藏優勢,將吳昌碩的作品與明清多位繪畫大家的作品同時展出,例如明清兩代陳淳、徐渭,八大山人、李鱓、趙之謙、任伯年等人的作品,與吳昌碩作品進行直觀對比,體現吳昌碩對前輩寫意花卉技法的繼承以及對同時代畫家的吸收。

  吳昌碩的畫作上多有提及“擬青藤用墨”“學陳白陽而神味不失可喜也”“茲寫擬李復堂點色,而古意不及”等語,從中可以看到吳昌碩著意于追摹古人,但是每每畫成,又覺得不似,因而字句略帶調侃的意味。但是吳昌碩不是對前人亦步亦趨,他曾說“奔放處要不離法度,神微處要照顧到氣魄。”吳昌碩有時畫好一幅畫,就張掛在墻壁上反復觀賞,并請好友來品評。

八大山人《荷花水鳥圖軸八大山人《荷花水鳥圖軸

  》局部

吳昌碩《蒲草白蓮圖軸吳昌碩《蒲草白蓮圖軸

  》,提及八大昨宵入夢字句。

吳昌碩《秋葵圖軸吳昌碩《秋葵圖軸

  》

陳淳(字復道,號白陽)《葵石圖軸陳淳(字復道,號白陽)《葵石圖軸

  》

徐渭《水墨葡萄圖軸徐渭《水墨葡萄圖軸

  》局部

吳昌碩《花卉圖軸吳昌碩《花卉圖軸

  》

徐渭《水墨葡萄圖軸徐渭《水墨葡萄圖軸

  》(左)與吳昌碩《花卉圖軸》對比

吳昌碩《菊石圖軸吳昌碩《菊石圖軸

  》

李鱓《焦石圖軸李鱓《焦石圖軸

  》

  跟著吳昌碩去看花果

  此次展覽的第二單元為“缶廬花香”,展品打破以往以創作年代為序的陳列慣例,以四季花卉為表現主題,選取吳昌碩作品中各季的代表花卉,并穿插一些節令題材,以豐富的畫面內容最大程度地展示吳昌碩的繪畫面貌和藝術風格。使觀眾在吳昌碩的大寫意世界里品四季輪轉,賞花落花開。

  如展出的《珍果圖卷》,此圖依次繪制荔枝、大桃、西瓜、倭瓜。文人描繪市井之物古已有之,但吳昌碩在處理這類作品時采用鮮艷的色彩對比,每種瓜果都作為單獨的個體加以呈現,在他的描繪下,這些瓜果并不是只供欣賞的,而是可以真正品嘗的。同時,吳昌碩畫面上的題字表明他對于不同的瓜果品種頗有研究,非資深“吃貨”不能辦,這些文字一道與前者為此畫增添了市井氣息,更易引起普通大眾的共鳴:“鮮荔核小實肥者名紫雞冠,生庾領北村,見金邠居食荔詩,邠居長洲人,精于金石之學,手制《古泉叢話》,勝病談一書多矣;松江黃泥墻大桃,味甘如蜜,予與土人有舊,年年得以啖之;西瓜自雪溝得來,其實小,其色青,其味甘脆可口,與他種絕不相類;倭瓜剖之中空,實雞肉爛煮,味與河豚并雋,金冬心自謂曾試之。”

吳昌碩 《珍果圖卷》,依次繪制荔枝、大桃、西瓜、倭瓜。吳昌碩 《珍果圖卷》,依次繪制荔枝、大桃、西瓜、倭瓜。

  此次展出的吳昌碩畫中,題材涉及梅竹、松石、葡萄、紫藤、山茶、葫蘆、天竹、牡丹、雜卉等。吳昌碩畫著色極其講究,打破古人窠臼,偏愛西洋紅,有時畫花會大膽地把這種紅色堆上去。畫葉子又用很濃的綠、黃及焦墨。常以紅、黃、綠色調入赭墨,喜歡在沖突中取得協調。他的著色方法在傳統基礎上,汲取了民間繪畫的著色特點,漸成雅俗共賞之風。他專精花卉,亦能山水,偶作人物,曾畫鐘馗捉鬼,諷刺當時“人少鬼多”的社會。

吳昌碩畫石榴吳昌碩畫石榴
吳昌碩畫杏花桃花,也灼灼可愛吳昌碩畫杏花桃花,也灼灼可愛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聶卉在《苦鐵筆下的花世界》中寫道:吳昌碩的作品公認為“重、拙、大”。用筆沉著有力,沒有浮華輕飄之意,是為重;自然無斧鑿之痕,稚氣洋溢,天真一派,是為拙;氣勢磅礴,渾然大家,是為大。吳昌碩不囿成法,不墮古人,大膽追求,將文雅的書卷氣和含蓄的儒雅之風蘊藉于氣魄與力度之中,賦予了大寫意花卉雄強質樸、高古雅拙的韻味,從構圖造型到筆墨都傳達出富有力度的美感,開創一代新風。

吳昌碩《荷花圖軸吳昌碩《荷花圖軸

  》

吳昌碩《雁來紅圖軸吳昌碩《雁來紅圖軸

  》

  布展:呈畫中之景,造畫中氛圍

  此次的吳昌碩展覽在故宮博物院的文華殿展出。之前多次展出歷代名家作品的武英殿與文華殿展示功能對調,武英殿變為陶瓷館,文華殿成為書畫館。此次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的開幕,標志著故宮文華殿書畫館的正式啟用。

  文華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因其位于紫禁城東部,并曾一度作為“太子視事之所”,“五行說”東方屬木,色為綠,表示生長,故太子使用的宮殿屋頂覆綠色琉璃瓦。文華殿初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于文華殿。后因眾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參與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仍改為皇帝便殿,后為明經筵之所,建筑隨之改作黃琉璃瓦頂。嘉靖十七年(1538),在殿后添建了圣濟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華殿建筑大都被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始重建,其時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規橅殆依明制為之”。乾隆年間,在圣濟殿遺址上修建了文淵閣。明清兩朝,每歲春秋仲月,都要在文華殿舉行經筵之禮,講習“四書五經”。明清兩朝殿試閱卷也在文華殿進行。此外,明代設有“文華殿大學士”一職,以輔導太子讀書。清代,文華殿大學士的職掌變為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文華殿展廳本身,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天花與地磚,新增加的頂部照明,明亮而柔和地展現展廳的頂部空間。溫控系統采用航天科技,以泵驅兩相流體回路輔以末端精確配風的控溫方式,保證珍貴書畫文物的展出安全。展廳內所有設備均為裝配式,安裝后可逆向拆卸,無損古建。

  另外此次布展也有別出心裁處,在玻璃柜的轉角處,陳設的不是一般的盆景,而是可以與畫中景物對應的盆景。

吳昌碩《天竹圖軸局部吳昌碩《天竹圖軸局部

  》

剔紅委角長方盆染骨天竹盆景剔紅委角長方盆染骨天竹盆景

  吳昌碩喜畫梅,他畫梅頗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喜歡表現老梅。老梅虬曲的枝干好似錚錚鐵骨,與輕柔纖嫩的花朵形成鮮明對比。吳昌碩《梅花》的詩文有很多,如“自笑春風筆底溫,尚留清氣滿乾坤。何時結屋空山里,萬樹寒香獨閉門。”展覽中為了呈現吳昌碩畫中老梅的意境,也擺了梅花盆景。

吳昌碩《榴梅博古圖軸吳昌碩《榴梅博古圖軸

  》

畫與轉角處的梅花盆景相映成趣畫與轉角處的梅花盆景相映成趣
吳昌碩《石榴圖軸吳昌碩《石榴圖軸

  》與石榴盆景

  吳昌碩與同時代的大家們

  本次展覽的第三單元“石交傳馨”,表現吳昌碩的藝術交往活動,既有吳昌碩與他人的合畫作品,也展出了陳師曾、陳半丁、齊白石等受吳昌碩影響的后代大師的作品。第四單元“鐵筆柔毫”,集中展示吳昌碩作為詩、書、畫、印四絕的藝術大師,在篆刻和書法方面的藝術成就。

  有趣的是,本次吳昌碩的書畫展中,展廳的開頭和結尾部分都是任伯年所繪的人物像,這也是該展廳中僅有的兩幅人物像。

任伯年《酸寒尉像軸任伯年《酸寒尉像軸

  》

任伯年《蕉陰納涼圖軸任伯年《蕉陰納涼圖軸

  》

  任伯年在年齡上長吳昌碩4歲,大致屬于同齡人,但任伯年比吳昌碩早43年進入上海,30出頭即聲譽鵲起,吳昌碩定居上海時已經68歲。所以,在“海上畫派”的譜系中, 任伯年的輩分和資歷都比吳昌碩要老,吳昌碩是任伯年的學生,也是至交密友,吳昌碩尊任伯年為“畫圣”, 他曾刻“畫奴”印,邊款曰:“伯年先生畫得奇趣,求者踵接,無片刻暇,改號’畫奴’,善自比也。”

  本次展覽中,北京畫院也借展了吳昌碩為齊白石題寫的潤格及白石畫集等手跡。

  吳昌碩為齊白石題寫的潤格。

  吳昌碩書法成就也很高,他嘗自言“予學篆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其篆書之所以能在近代書壇卓然成家,也正得力于他對于《石鼓文》書法的畢生探索。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這件《篆書臨石鼓文軸》書于1915年舊歷五月,系通臨“田車鼓”。通篇體勢典雅厚重,用筆渾樸蒼勁,深具古茂雄秀之美,堪稱吳昌碩這一時期的《石鼓文》書法代表作。

  吳昌碩在署款中寫道:“吾家耘父先生嘗謂,臨石鼓宜重嚴而不滯,宜虛宕而不弱。近時作者唯皋文張先生能之,缶願學焉而已。”“吾家耘父先生”即以精研《石鼓文》而著稱的清代學者吳東發,他對臨習《石鼓文》所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吳昌碩此時所極力追求達到的境界。故宮博物院另藏有一件《篆書臨石鼓文軸》,系通臨“汧殹鼓”,與此件作品書于同月。

  吳昌碩《篆書臨石鼓文軸》,書于1915年,系通臨“田車鼓”。

  吳昌碩的家庭世代以耕讀傳家,父祖兩代皆有詩名。雖然吳昌碩在早年因戰亂而沒有能夠充分受到家學的滋養,但他終生吟哦不輟,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各類詩作。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行書普寧寺牡丹詩》軸便是吳昌碩的一件自書詩作品,書寫時間為1927年“涼秋”,吳昌碩逝世于這一年的舊歷十一月初六,此幅作品堪稱其極晚年的行書力作。著名書法篆刻家沙孟海先生在青年時代曾受到過吳昌碩的指導,他稱贊吳昌碩晚年的行草書“堅挺凝練,不澀不疾,亦澀亦疾,更得‘錐劃沙’、‘屋漏痕’的妙趣。”這件作品便十分符合他的此番評價,其體勢大氣磅礴,用筆遒勁雄渾,結體欹側取勢,橫縱并施,用墨濃淡干濕一任自然。雖不斤斤于點畫之工拙,而蒼茫樸拙之氣淋漓滿紙,確可謂離披點畫,人書俱老。

吳昌碩《行書普寧寺牡丹詩軸》吳昌碩《行書普寧寺牡丹詩軸》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書畫家網
杜滋齡
杜滋齡

杜滋齡先生是當代畫界風格鮮明而成績卓著的藝術家,其筆下人物汲取技法豐富,

 5件作品 500熱度

師恩釗
師恩釗

師恩釗先生的山水畫,著力表現北方山水的奇峻風光,構圖恢弘大氣,筆墨雄渾蒼

 6件作品 2330熱度

張捷
張捷

傳統和生活,是繪畫創作的兩大重要源泉。前者,不僅以古人浩如煙海的經驗總結

 7件作品 1819熱度

裘緝木
裘緝木

孫過庭《書譜》中,對古與今、舊與新的“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對比批評主張,

 5件作品 1744熱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畫作體現了關于中國畫的“形神”之論,歷代以來多有闡述。

 2件作品 3356熱度

張松
張松

“張松先生的山水繪畫,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鄉蕪湖的山水風光、湖中煙

 5件作品 5045熱度

王夢湖
王夢湖

中國山水畫是以“暢神”為主要宗旨,畫家在對傳統畫技法和現代創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6684熱度

尼瑪澤仁
尼瑪澤仁

尼瑪澤仁的繪畫體現了藏、漢族文化和西方現代藝術相融合的整體風格,充滿了玄

 4件作品 3575熱度

最新文章

徐悲鴻《負傷之獅》背后的故事

徐悲鴻《負傷之獅》背后的故事

徐悲鴻喜歡獅子,也喜歡畫獅子,積稿頗多。他認為獅雖為猛獸,然性情和易,他

2025-04-03

在影像洪流中重構藝術史詩——中國人物畫創作的時代精神與語言革新

在影像洪流中重構藝術史詩——中國人物畫創作的時代精神與語言革

綜觀展廳可以看到,參展藝術家大都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他們既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樓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師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樓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師

“四嚴”管理,即嚴格管理、嚴而有度、嚴中有愛和嚴盯緊摳。這四個“嚴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為素質教育樹標桿定標準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為素質教育樹標桿定標準

成功發展過程中,不斷有人加入,也有人離去。在迎來送往的過程中,我們沒有主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寄語成功新學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寄語成功新學年

成功學校創建18年來,全體成功人勵精圖治,創新拼搏,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近年來 ,成功學校蓬勃發展 ,優秀的老師特別緊缺 。而這時候 ,政府又

2025-04-03

筆凝嶺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陜西山水畫家史偉作品賞析

筆凝嶺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陜西山水畫家史偉

史偉先生的這幅六尺整張《晴嶺歸云》,縱橫樸茂、凝澀古拙的皴筆造景,而

2025-04-03

變古則今 得其環中——山東美協名譽主席張望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解析

變古則今 得其環中——山東美協名譽主席張望先生作品(《西部成

南齊謝赫《畫品》有云:“變古則今,賦彩制形,皆創新意。”唐代彥悰《后畫錄

2025-04-02

漬染黑白 閑逸悠然——當代山水畫家張東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漬染黑白 閑逸悠然——當代山水畫家張東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藝術之來源有二:一曰造化,一曰生活。”(徐悲鴻語)。中國山水繪畫的“天

2025-04-01

尺幅萬象蔥 空亭群山靜——當代青年書畫家林浩湖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尺幅萬象蔥 空亭群山靜——當代青年書畫家林浩湖先生作品(《西

南北朝宗炳《畫山水序》中說:“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

2025-03-31

地域靈境 生機澎湃——讀青海美協原主席井漢升先生的花鳥畫(《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

地域靈境 生機澎湃——讀青海美協原主席井漢升先生的花鳥畫(《

井漢升先生和我都是陜西人,他2014年夏來蘭州水車園寫生時,我們有過短時

2025-03-31

水墨清音 意趣盎然——《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青年畫家王瑞強先生作品賞析

水墨清音 意趣盎然——《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青年畫家王瑞強先

成功書畫家網編輯介紹說:“青年畫家王瑞強先生碩士研究生階段,師從廣西藝術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