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繕古文化”品牌創始人李東升已在龍泉青瓷收藏路上摔摸滾打十五年有余,一直以來,李東升對于推廣龍泉青瓷文化不遺余力,認為,龍泉青瓷收藏正當時,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為民間收藏人士營造更多面對面切磋交流的機會,更期望以“真”字立足,將和自己的團隊一同去為民間收藏保駕護航,發揚藏界正能量。
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造青瓷時間最長,也是唯一一個能在每個時期都有創造出代表性精品的古代窯口,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縱觀全球,凡有中國瓷器收藏的博物館,龍泉窯的藏品幾乎成為標配。在日本,龍泉青瓷是最受追崇的中國瓷器,被日本定為國寶的8件中國古瓷中就有3件是來自龍泉窯。
在國內,龍泉瓷玩家眾多,龍泉瓷被行里人認為是水最深的收藏領域之一,對于鑒賞力要求極高,李東升此舉無疑為龍泉收藏領域帶來了一股清流!
南宋龍泉窯青釉五足洗
該洗圓唇,直腹,平底,口沿飾花式鼓釘五枚,下承五個如意形扁足,胎厚釉潤,釉呈青色,整件器物制作規整,造型端莊典雅,同款僅見于上海博物館館藏南宋哥窯五足洗,是一件不僅龍泉窯,甚至各大窯口都特別稀少珍貴的高檔文房器型。
元代龍泉窯纏枝牡丹紋瓶
此瓶口部外敞平展,長頸,通體為如玉般純正梅子青釉,腹部主體為富有龍泉特色的印貼工藝纏枝牡丹紋,下方襯以蓮瓣紋,裝飾極具立體效果,是元代龍泉青瓷立件中的珍貴之作。
元代龍泉窯點褐彩鼎式爐
自2016年香港佳士得11月秋拍“重器"元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以1206萬元成交后,便引起了藏界對龍泉點彩瓷器的廣泛關注!
褐色點彩是元 代龍泉窯流行的一種裝飾手法。制作方法是用毛筆蘸取摻有紫金土或其它高含鐵量原料的彩料點畫在青釉上,燒成后呈褐色,與青釉交相輝映,別有一番風味。
龍泉點彩在在日本的專名叫"飛青瓷”,一如“砧手”、“天龍寺手”等名稱,“飛青瓷”是酷愛龍泉窯的日本茶道家冠以的雅號,取褐斑在青瓷上“放飛”之意。“飛青瓷”數量稀少,歷來為鑒藏家所珍視。“飛青瓷”之美在于褐斑與青釉對比之下產生的強烈視覺感受。這些褐斑是用筆以氧化鐵為著色劑在燒制之前繪于釉上的。青瓷所展現的往往是內斂靜謐的意境,而褐色鐵斑則給人以飛放的動感。“飛青瓷”大膽的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元素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了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感。這種充滿禪意的美學理念應該就是“飛青瓷”經久不衰的藝術源泉吧。
元代龍泉窯黃釉花卉紋葫蘆瓶
在民間,葫蘆瓶一直深受百姓的喜愛。距今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遺址,就有陶制葫蘆瓶出 土。進入封建社會以后,隨著人們福祿觀念的形成,“葫蘆崇拜”的內涵又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因為葫蘆與“福祿”、“護祿”諧音,古人進而認為它可以驅邪避穢,給人帶來幸福和好運。
在造型上,不僅有葫蘆瓶,還有葫蘆形執壺,但總體而言,陶瓷葫蘆瓶相比葫蘆執壺而言可謂少之又少!
元代龍泉窯花卉紋盤
此盤外壁光素,內底刻花卉紋飾,花朵爭艷,布局疏密得當,刻劃流暢。工藝精良,制作規整,胎色灰白,胎質致密,圈足露胎,火石紅發色自然。通體青釉泛黃,釉層肥厚,溫潤如玉,韻味幽長,時代特征鮮明,是元代龍泉窯盤類品種中不可多見的精品之器!
元代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
整個荷葉蓋罐造型相當別致,釉色青翠,色澤明亮,罐身圓潤,蓋子獨特,蓋沿彎曲呈荷葉狀,給人流動的韻律感。荷葉蓋罐是中國瓷器中的一種,它豐肩鼓腹,罐身敦厚飽滿,蓋作荷葉形,蓋沿的荷葉邊曲線起伏平緩,器物由此得名。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