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是中國現存出現狗較早的繪畫作品,里面有美女逗西施犬的畫面,不過狗在其中并非作為主要表現對象。到了明朝有了專門畫狗的圖,比如仇英畫過《番人牽狗圖》。
世人都知宋徽宗《瑞鶴圖》精才艷艷,瘦金體冠絕古今。熟不知明朝也有一位愛書畫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他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無不臻妙,算是中國古代皇帝中最高一級的丹青票友,《雙犬圖》便出自他之手。
熟悉中國古代繪畫的人都知道,古人其實鮮少了解動物的骨骼結構,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藝術家畫不出動物的傳神之處。《雙犬圖》中蘭花飄逸,雙犬悠閑散步,神形畢肖,生動寫實。畫犬以沒骨法與鉤勒法巧妙結合。善用淡墨渴筆表現皮毛的質感,用線勾首、爪,產生虛實相合之感,精妙絕倫。
到清朝的時候,因為民族的關系,康熙、雍正等等君主都是愛犬人士,對于熱愛打獵的民族來說,狗又有了“智勇忠誠”的形象。甚至當時四位宮廷洋畫師中的兩位郎世寧、艾啟蒙都曾畫過《十駿犬》。在艾啟蒙的《十駿犬圖》冊中,繪制了世界各國進獻給乾隆的十種希世名犬,均為清宮豢養。繪制之時又逢中國傳統狗年,畫家欲借此圖表達“吉年祥兆、忠君愛國”的心愿。作者以西方的素描技法,運用解剖學,以短細的筆觸一絲不茍地刻畫出獵犬健美的體態和皮毛的質感,具有極強的寫實性。
獵犬作為清帝在木蘭秋狝中的主要助手,深受皇帝的喜愛。行圍時,除了持有長槍、火器的八旗子弟輔助皇帝獵獲猛獸外,另有鷹狗處(平日為皇帝豢養鷹犬的機構)隨扈左右。每幅畫的對開上均標明犬名,對宮廷御用犬的研究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也可以看出乾隆對犬的熱愛。畫中的襯景山水是中國畫家創作的,中西畫家攜手創作是乾隆朝宮廷繪畫的一大特色。
這些清宮的狗中,包含許多珍稀的種類,郎世寧的筆下甚至還有藏獒、西洋犬的出現。如果不是皇帝對愛狗有足夠的任性,也難以收集這么多品種。所以“吸狗”這種愛好,在古代也是一個屬于皇家的樂趣。
來源:YT新媒體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