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2
雁蕩山是陸儼少喜歡的題材,他和黃賓虹、潘天壽一樣對天臺山、雁蕩山情有獨鐘。陸儼少稱雁蕩山是“云泉之源”,曾于1963年、1982年兩游雁蕩山,并以雁蕩山為母題創作了多幅作品。本次上海嘉禾2017秋拍精品 陸儼少《雁蕩奇姿》作于1978年,即陸儼少第一次游雁蕩之后十五年,集中展現了陸儼少渾厚雄健、沉著痛快的典型畫風。
設色紙本 立軸
題識:宋沈括《夢溪筆談》談稱,雁蕩諸峰峭撥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蓋其雄峙東南,前臨大海,風雨時至,云霧凄迷,勝概不凡。著自古息,一九七八年七月儼少寫并記。鈐印:陸印、儼少、穆如館、儼老不昏、戊午歲七十
程十發詩堂:雁蕩奇姿,儼少畫皆巨制,戊寅冬日,云間程十發題。鈐印:程、十發
劉旦宅邊跋:此儼翁劇跡,天工斧鑿,雁蕩奇峰于云水蒼茫之外,悅見幻家黃葉村也。鄉思羈愁,為之一灑,展讀感尉。戊寅至日,永嘉劉旦宅題于海上知白堂。鈐印:劉旦宅
陳佩秋邊跋:陸儼翁受業馮超然,終以山水畫甲南北。其造詣遠在懷若同心之上,實則陸畫用筆以石濤董香光王蒙為依據,而自創峻峭奇崛之筆致,深得山之脈理,又曾多年體驗蜀中山水,嘗見其寫長江之峽,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嘆為觀止。明清五百年前來無此妙制,至其以丹砂點樹染石,草木雖從黃鶴化出,而尤以表現林林總總,濃淡郁之橘柚,前世是一番新意佳畫雖秉承南宗衣缽而寫蜀中山石棧道。又以黃鶴抖戰曲屈之筆勢,輕以北宗李唐江山小景之斧劈,可謂合李王多家筆法于一室。陸儼翁不獨畫藝精絕,文筆亦屬當代翹楚,其詩老杜文宗韓柳俱臻佳妙。書法則略反東坡,而成自成之體,著意在東坡之神,不在東坡之形,因而下筆輕重自如,左右逢源。此圖亦寫雁蕩,仍以北宗橫括小斧劈為全畫主導,以側峰拖筆,以寫山在于廓,別有一番風味矣,健碧。陸儼翁畫以云水稱宗,此寫雁蕩奇景山石之外,仍以云水獨步神州矣。戊寅冬十二月,健碧題于巨鹿園。鈐印:陳氏、佩秋、乂之
陸亨題跋:此雁蕩泉圖系家父陸儼少于七十年代所作,屆時四人幫粉碎,全國一片歡騰,家父與祖國同慶,迎來了他藝術生涯中的第一個春天,他決心要在藝術領域里大干一場,以報效自己的祖國和民族,在他的一生中可以說,七十年代是他藝術的黃金時期,此時期于宋元傳統技法已修成正果,進入到了自由王國的境界,圖中章法奇突,精妙極臻,線條蒼莽老辣,用墨沉著雄厚,靈氣橫溢。家父一生獨愛雁蕩,此圖中一樹一石,均傾注著他對雁蕩的無限深情,實為家父天合之作,彌足珍貴可寶之,乙未冬日,陸亨敬題。鈐印:陸、陸亨之印
軸簽條:陸儼翁雁蕩靈峰圖,戊寅歲健碧題。鈐印:乂之、健碧
盒簽條:家父陸儼少雁蕩泉石圖精品。乙未冬日陸亨敬題。鈐印:陸亨之印
畫心106×58cm;詩堂29×58cm
陸儼少對雁蕩山的描繪中獨創了畫云、畫水的新技法,陸儼少筆下的雁蕩,多激流險灘,線條變幻無窮,對水的描繪達到了生動逼真、出神入化的境界;對云的處理也有獨到之處,他獨創的 “墨塊”、“留白”勾云法,強化了畫面山巒霧靄的變化,達到了 “獨詣”之境。
畫中所繪內容是畫家根據回憶,截取了雁蕩山峰的一個片段景象作為主體對象,以大刀闊斧的用筆和繁復筆墨構成的塊面突顯出山體高聳入云之勢,同時,山下的巨石、水流、樹木也正合程十發所題的“雁蕩奇姿”。在一般畫家而言,營造山勢,必采用“以大到小”的方法,畫好大輪廓,逐漸勾勒皴點,而陸儼少則一反常態,由“取勢”而下筆,胸有成竹,筆筆生發,步步為營,將靜態的山水畫得跌宕起伏,將扶搖直上的群峰畫得宛如游龍,營造出排山倒海的雄渾氣勢。但見懸崖疊嶂,險峻壯觀;茂幽谷林,曲折迂回;飛瀑流泉,勢如閃電。其用筆飽滿酣暢,老辣而醒目,在傳統山水畫中有著水墨交融的流動感,達到了“元氣淋漓障猶濕”的高超境界。
陸儼少雖多次作雁蕩之景,卻并不千篇一律,而是幅幅章法靈活,氣韻生動,此畫體現了陸儼少獨特的技法風格,而又別具一格,確為其后期佳構。
此作在上世紀先后由海上名家劉旦宅、程十發、陳佩秋題跋及詩堂,近年又有陸儼少之子陸亨先生題跋,可謂彌足珍貴!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