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1
在中國現代畫壇,陳少梅被公認為是成名最早的畫家。畫界老一輩畫家用“當代唐伯虎”,“唐寅以后第一人”,“馬夏再世”等贊語來稱贊他。
1923年,14歲的陳少梅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 , 成為北平畫壇盟主金城最小但最為得意的弟子。那時,金城就發現了他是個天才,曾言:“余弟子累百數,少梅超詣絕群 , 必以過我。”
啟功也曾說:“我比少梅先生雖僅小兩歲,但學畫時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輩名家,可見他成就之早。”可惜,天妒英才,陳少梅與他喜歡的明代著名畫家唐寅一樣都在45歲過早的離世,更引得啟功嘆惜“百身何贖”!
陳少梅四十年代杰作《西園雅集圖》將現北京匡時秋拍
即將于12月4日舉槌的北京匡時2017秋拍“澄道——近現代繪畫夜場”中,一件陳少梅作于1945年的《西園雅集圖》將再次上拍,此前曾在 2014年5月18日中國嘉德春拍中以2721.5萬元成交,并創下其作品的拍賣紀錄。另外,陳少梅于1941年先繪制了《西園雅集》扇面,與此件同一題材,同為重彩。這件扇面由北京匡時在2014年秋拍中釋出,拍出了362萬的高價,創造了陳少梅扇面作品的最高紀錄。
此次上拍的《西園雅集圖》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此圖為陳少梅傳世畫跡中的代表作,20世紀50年代首次發表于《中國畫》雜志創刊號上,便引起世人矚目。作品取材于宋代文人聚會的典故,記錄了元豐年間,蘇軾、蘇轍、米芾、黃庭堅、李公麟、秦少游等一行人在駙馬都尉王詵家別業西園宴集的場景。
在藝術家兒子陳長智眼中,“此畫中人物共二十一人,共分五組,陳少梅將賦詩、作畫,彈琴、問道的幾組人物安置于大自然之中,營造出深遠、幽雅的意境,體現“文人志在山林”的主題。其中,賦詩、作畫三組代表儒家、彈琴代表了道家,問道代表了佛家,畫中蘊含著儒釋道的思想和精神,這些正是南宗文人畫所追求的意境。在技法上,陳少梅將仇英秀麗雅致的筆法,與夏圭勁爽剛健的“小斧劈皴”交互使用,人物用中鋒筆鉤勒,氣韻超然。人物很自然地融入山水之中,充分體現了他駕馭復雜構圖和處理眾多人物的出色能力。”
本幅《西園雅集圖》于1945年作于天津,共有兩個稿本,一為淡彩,完成于是年春季;一為重彩,完成于是年夏季。本幅即為后者。此畫作于日本投降前幾個月,戰火紛飛,但陳少梅所繪《西園雅集圖》處處透露出淡雅、平靜的氣息,在如此亂世,竟能夠處變不驚,感慨時事之艱難,又懷想往日的美好時光,可見其理智非常人能及。
天資聰穎 大器早成
陳少梅,清宣統元年己酉閏二月十九日 (1909年4月9日)出生于福建漳州,三歲跟隨父親回到家鄉湖南。在湖南,陳氏家族在當地稱得上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威望。他的父親陳嘉言、伯父陳蘭松同榜高中進士,叔父陳范等三人同中舉人,當時被稱為‘五鳳齊飛’,于朝堂草野盡皆傳為佳話。陳少梅自幼在父親陳嘉言的熏陶下學詩練字,尤喜繪畫。1922年,13歲的陳少梅隨父北上,寓居北京宣武門外湖廣會館,陳嘉言于1926年被推為該會的第一位董事長,董事中熊希齡、劉揆一等。而舊時的會館是外省學子、官員進京安歇、聚會的場所,借著會館的文化氛圍,陳少梅得以向名人學習,與他們一起吟詩作畫。
隨后,陳少梅在1923年(時年15周歲)加入由金北樓、陳師曾等人創建中國畫學研究會,為金北樓的入室弟子。著名工筆重彩人物畫大師劉凌滄曾回憶道:“我加入‘畫學研究會’時,少梅早已是會員了。當時他年齡很小,畫得卻很好。他對藝術很忠實,說話極痛快,每提到國畫總是侃侃而談,很有見地。”
而金城畢生力倡以“精研傳統,博采新知”,采用臨摹為主的教學方式。分別于1914 年及1915年成立開放的古物陳列所、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古代書畫展覽是中國畫學研究會組織教學的重要場所,所以他可以看到許多名畫真跡,繪畫進步神速。陳少梅17歲已成名噪一時的“湖社畫會”之骨干;22歲主持“湖社畫會”天津分會,從此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天津。
1930年,23歲的陳少梅獲“比利時建國百年國際博覽會”美術銀獎。自此之后,陳少梅開始在中國畫壇嶄露頭角。而陳家家境衰落,全靠陳少梅賣畫養家。新中國成立后,他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主席、天津美術學校校長。
繼承發揚金城的繪畫理念,形成“北骨南風”的山水面貌
陳少梅的不凡之處在于,好多畫家取法比較近(當時比較流行學“清代四王”),他上來就追得比較遠,從宋元入手,走摹古的、傳統的路子,借鑒當時被冷落的北宗(郭熙、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但在當時,宋畫并不多見,可能更多的是傳承北宗畫風的明代浙派戴進、吳偉以及吳門唐寅、仇英等人的作品。陳少梅從中借鑒了很多,在山石的處理上,以中鋒入筆勾勒外形,行筆或急或緩,張弛有度,再以大塊面的斧劈皴表現山石的陰暗面,但不似劉、李、馬、夏那般厚重,他多以淡墨皴成,再加以淺淡的賦色,這樣就形成了整體俊朗清麗的風格特點。
“南風”在于陳少梅的構圖并不似北宗畫家那樣更注重“高遠”的表現,他在“平遠”上也是下足了功夫。除此,他還借鑒了南宗畫家倪瓚構圖上的留白,因此,畫面干凈、錯落有致。陳少梅對倪瓚十分推崇,他除了學習倪云林的構圖,更是花大功夫學習他的書法,在后世學倪字的畫家中陳少梅首屈一指。
啟功主動請纓為其畫冊寫序言 數次易稿修改
在翻看資料的過程中,還有一件事令人印象深刻:啟功為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陳少梅畫集》寫序一事。當時陳少梅的女婿米景揚應啟功先生之邀請去全聚德吃飯,飯桌上談及,“明年是陳少梅先生去世30周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準備出一本《陳少梅畫集》,我正在收集和翻拍陳先生的畫……”。
啟功先生十分感興趣,主動請纓,為這本書寫序言,主要因為他是陳少梅的至交好友,亦十分欽佩陳少梅的為人和繪畫藝術。開始,天津人美編輯擔心寫毛筆字占用版面,讓啟功先生用毛筆寫文章題目和末尾署名,其他鉛字印刷,啟功同意了。經過米景揚的協調,天津人美最終同意序文全部用毛筆字,這一消息還未傳到啟功先生的耳中,他便草擬了一份鋼筆序言稿子,另付一封信,具體細節如下:
景揚同志:
《陳少梅先生畫集序》已擬出,請過目:因為有許多話想說,我自問所說足以對得起陳先生,也就不能再減,這樣便占地方較多,恐難用毛筆去寫,如用毛筆寫小楷,至少須用三或四面版的地方,不知容得下否?不然就采取變通的辦法,用毛筆寫個篇題《陳少梅畫集序》,末尾用毛筆寫“啟功謹序”,
不知如何?如果版面許可,我當然仍愿用毛筆抄寫全文二閱畢請寄還,并示下具體辦法、版面尺寸、行款,以便著筆一因手下未留抄底稿,所以仍須用這份稿子。
敬禮!
弟功上言十六日
陳少梅畫集序(啟功撰文并書)1986年版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