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成功美術館館藏趙景收先生作品《青梅素心》
在中國畫獨特的藝術語言體系中,從筆墨運用到構圖布局、色彩調配,皆為精妙絕倫的表達。墨分五色——焦墨蒼勁、濃墨深沉、重墨厚實、淡墨清逸、清墨縹緲……皆是借毛筆與宣紙的相互摩挲,濃淡干濕色跡從而勾勒山川形神之千變萬化、暈染花鳥氣韻之流光溢彩。趙景收先生以清淡墨色,營造著花鳥世界舉重若輕的清雅之氣和渾金璞玉的縹緲之姿,畫家構圖上采用傳統法則——用 “之” 字形增添畫面靈動,用“S” 形倍添優雅嫵媚,以留白蓄蘊空靈意境,布局經營從整體考量,強化審美平衡與節奏感。
成功美術館館藏趙景收先生作品《秋之歌 》
《南國之春》用竹子綻君子風骨,借竹筍喻逸士情懷,以山石寫大地之厚,畫榕樹申蒼天之高,于清淡墨香幽微之間散發柔和淡雅之氣可凈化靈魂、豐盈內心,幫助我們在看畫時尋回內心平和與精神篤定,以從容心態應對生活一波三折;畫面中竹子見節見根而少見葉,竹筍是小荷才露尖尖綠角,山石孑然獨立于水中亭亭,榕樹側出由左至右枝丫鋪滿紙面,一幅嶺南春風拂面的生機盎然讓人心向往之;畫家捕捉細節,為創作積累素材、尋找靈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在筆墨的隨意揮灑中放飛自我,營造著春天山河爛漫萬物復蘇、節節拔高力爭上游的奔涌翻騰,將動態的瞬間予以靜態的展示固化為畫面效果。《高韻》是竹、石、梅的互為倚仗,石襯竹、梅之凌霜傲雪高潔之姿,梅、竹倚石而有高標獨立之勢,此交待為有來龍有去脈,完成了自然的輪回;數片重墨描摹的竹葉迎風而舞,帶給畫面動靜相宜與和諧共生。
成功美術館館藏趙景收先生作品《 南國之春 》
《青梅素心》在構圖上以枝干從兩邊向中心靠攏,石頭也是如此,構成四邊留有余地,整體通透明亮如鏡,中間留白蓄蘊空靈意境,素潔淡雅中清香四溢;體現著不可抗拒而發人深省自然規律和人生哲理,使畫面的人文內涵上升到佛學“空”的高度。
成功美術館館藏趙景收先生作品《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將榕樹的氣生根反映在畫面上,這些根系從樹干或樹枝上生出,形成須根,也稱之為“飛根”;這些飛根向下生長,接觸到土壤后會膨大形成結節,是其特有的生長方式之一。榕樹的氣生根還能增強樹體的穩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具有保護作用。大自然是生生不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新陳代謝,更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落地生根。畫家在清淡墨色中加入淺綠以描摹榕樹葉子和地上青草,使整個畫面顯得內斂含蓄、清靜無為,讓人有一種超脫塵世飄忽天際的美感;這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藝術表達,展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從而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體現了中國畫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肚镏琛吩陂艠湎庐嬃艘恢换斣谝i而望迷幻般的緩步爬行,翹起的小尾巴和圓咕嚕嚕的小眼睛引人發笑。樹上圓形和橢圓形包著堅硬殼子的淺紅色果實密密麻麻綴滿枝頭,這些隱藏在果殼里的果實,其實就是花龜賴以生存的食物。《榕樹下》之所以成為知名的中文網站,是在于為小動物們提供生態棲息地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食物,花龜的望梅止渴有著濃郁的生活寓意寄托和藝術象征氣息。
成功美術館館藏趙景收先生作品《高韻》
趙景收先生的畫從起稿布局到收筆落款,以傳統為基,融合時代審美、個人風格,創新題材、突出立意,讓國畫永葆時代的生機活力,適應現代文化語境的需求。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金石開)
畫家簡介:趙景收 1964年生于河南洛陽,字:墨丁, 號:川石。別號: 印收居士。先后就讀于天津美院, 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與美國管理科技大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導師,洛陽市書畫院副院長,北京紫光閣畫院專職畫家。
作品多次在全國美展中獲獎,發表于《人民日報》《人民文摘》《書畫家》《中國書畫報》《美術》等;在國內外多家美術館舉辦個展。著有《牡丹畫技法》《趙景收畫集》;現居北京,任職于清華大學。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