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秋山圖》
南朝宗炳論畫曰:“澄懷味象”,又說:“含道映物”。靜穆澄觀和生命活潑是萬物生生的兩極,亦是藝術構成的兩元。這種藝術構成上動靜相照又體合為一的境界蘊化,恰如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的那樣,“它所啟示的境界是靜的,因為順著自然法則運行的宇宙是雖動而靜的,與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雖動而靜的。”這種“雖動而靜”萬物化醇的生命生發,也貫穿于中國繪畫藝術創構的始終。
即如在“成功美術館館藏當代名家作品甲辰賀新春線上展”上,筆者賞讀當代著名畫家范揚先生筆下的《秋山圖》《林泉高致》《幽林獨釣圖》《王維·過香積寺詩意圖》等山水畫作,所體悟到的那樣。畫家馭筆提按、徐疾,用墨深淺、枯潤間的逸興遄飛、起舞律動,搜妙創真、造景山水而沉靜雄渾、橫亙千載的蔚然奇觀。及以澄澈、明凈之心懷,“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豐饒觀察,“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深徹體物,而于“目盡山川之勢,心窮萬物之源”及應目會心、心手相應中的畫面表現上,又見對這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的生動而活潑天地大美的開掘和表現。更見其以靜穆心懷觀照自然山川、幽谷林泉,而神游物外、逍遙天地的同律同節,及“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的藝術理想追求。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王維·過香積寺詩意圖》
一、寓動于靜、對立統一的超邁逸動、音韻節律性筆墨畫語和深沉堅毅、雄健磅礴的畫面山河之象。
首先,范揚先生的山水創作,所呈現于畫面的筆墨之寫、形貌構建、置陳布勢等諸多繪畫藝相,即是動靜變化、活潑奔逸的氣韻生動,與超曠空靈、澄澈靜觀直探生命本源的相參觀照。其次也是主客統一、物我兩化為氣魄雄健、生力彌漫的山河之象彰顯,及壯闊幽深、蓬勃生發的宇宙意識和生命情調揭示。
譬如范揚先生筆下這幅巨嶂山水作品《秋山圖》,畫家以點厾、皴構的放縱飛逸用筆之寫,徐疾、長短的生氣盎然筆相反映,剛健、豐腴的沉著渾厚筆態彰顯,還以茂密、斑斕的意蘊豐饒丘壑造景;取瀑布、山泉的來源去流藏露顯隱布白,主峰、坡石的聳峻平緩高低造勢,高木、苔草的疏朗密雜對比置陳,又有近景、遠景清晰空凈晦明運構。在如此對比鮮明又蘊化和諧的畫語外相之賦展露中,既有線墨的筋、肉、骨、氣之勢透露,亦見書寫性的畫語線條里山水客體精神內質和畫家主觀情感的蘊含。更有畫家以肌理崚嶒、崖石突兀,溪瀑掛壁、秋水潺湲,層林蒼郁、谷壑深幽而雄渾壯闊、厚重磅礴的“秋山”立意,繼而又見這“意在筆先”且貴在言情,注入畫語諸相之上的深沉靜謐之情表達,得見體物自然、涵泳審美的心物熔冶寂照。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幽林獨釣圖》
再如范先生筆下的這幅《王維·過香積寺詩意圖》,畫家情入筆端而昂揚激烈的筆之提按縱馳間,如激昂音符一般越加縱逸起舞的迅疾筆之運動、飽酣墨色揮灑隨宜賦形,而見高入云端的陣列群峰,偶露一角的香積古寺,以及撞擊巉巖的幽咽山泉,或疏或密錯落而植的蒼翠青松,逐一陳列于畫面之中。又依雖動而靜的道之法則,“立意定景”的畫面章法運布要求,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或深或淺、或虛或實對立統一布勢之。于前后掩映的樹蔭縫隙間、幽邃深遠的山巒谷壑里,險峻陡峭的挺拔峰崗上,而見寂靜無人的山間石徑,又應著山勢蜿蜒曲迴,綿延至煙云繚繞、或隱或現的山中寺廟殿宇;于左右對峙的高邈山巔中,犬牙交錯的錯置嶺崗下,應形陳置的蒼郁叢林間,得見高下層疊的垂落飛瀑,也隨著山高水落的自然之理,從險隘峰頂的水口一瀉而下奔騰至超出畫外的玄遠天地中去了。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澄觀一心而騰踔萬象,是意境創造的始基,鳥鳴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現的圓成。”范揚先生山水繪畫中,這由生意盎然、音韻而律的畫語,起承轉合蘊造的豐饒圓滿山水藝象,所達到沉靜肅穆而晶瑩空靈的意境展現,也還見于高墨顯著、赭石點染的《幽林獨釣圖》,山澗環轉穿過廊橋、高士靜坐獨釣于水畔的心手雙暢之寫中;點線皴積而成《林泉高致》,叢林空亭靜坐聽泉的神游物外之境里……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林泉高致》
二、由“技”之畫語承載反映的萬象騰踔“四時不息”自然體攝、澄心觀照,到畫面中與之同律同節的沉靜超越“含道映物”共鳴共情。
由以上賞析范揚先生諸作,所展現出來的生氣勃勃、高情逸興之相,及所靜照的深沉生命真義之想,也可發現畫家“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而體物觀想,蓄儲于胸壑間的山水真形,在畫家的主觀凝律運思和刪撥刊落布構間,心物交融一體、天人對話交流,而見山水繪畫藝術的道之蘊涵。譬如以高士或靜觀或悠游林泉山野,為畫面客觀對象的《釣竿何處把 清溪聽流泉》《聽泉圖》《清溪高隱圖》等作品即是如此。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釣竿何處把 清溪聽流泉》
青山巍峨恒古又綿延起伏,溪泉淙淙涓涓還川流不息。以這山水動靜對照、相依諧律的“質而有靈趣”而觀,即見畫家取象上得自然四時生寂榮枯,天地朝暮明滅陰晴的“方如其真”之誠和“樂山樂水”之好,亦見“山本靜,水流則動;石本頑,樹活則靈”(清代笪重光語)一般動靜交錯又相生的哲學辯證內質反映和人格化、虛靈化寄懷觀照。于是《釣竿何處把 清溪聽流泉》中,漁者持桿下釣的尋常人與自然交互活動,在畫家浪漫而詩意的主觀運思和強調取舍里,卻又放置在不合常情的澄澈溪澗環境中了。這一反常理、超越書畫的隱逸高士清溪獨釣,所釣者顯然不是具象的魚兒,而是其身心融入山明水凈、鳴泉叮咚的自然天籟,心寄自然、怡然守靜的心懷澄澈觀想和超然生命寄托。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聽泉圖》
還有高士臨水坐觀的《聽泉圖》《清溪高隱圖》兩幅。前者靜坐之處,矮樹參差、雜草紛雜,密林蓊翳、枝椏交柯,又一瀑一溪、一縱一橫而有結有散;后者幽居之所,近樹枒槎聚散、苔草密雜紛亂,峻嶺逶迤、遠山險峭,還見或高或低的瀑澗,左右分布而對立成勢。其相態上,山水的活躍逸動和高士的處守靜觀之間,即見天地萬物的生命力量和精神永恒。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清溪高隱圖》
三、從以神體形的主觀寫心之寄對自然之美的發現,到體物得神而神入筆端的客體山水內美“遷想妙得”表達。
中國的山水畫家們“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序》), 繼而“以目入心,以手出心”(清戴熙語)。映入畫家眼簾的自然諸相,在其心物交融的感興和趣融神思的運構中,自然而然就有了“神”和“意”的注入。同時其俯仰之間的靜觀,既發現了宇宙宏大、萬物繁盛的自然之美,也向內發現了自己的幽闊深情。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泉鳴伴鐘音》
而于山寺殿閣閃現、汩汩溪流不歇而空靜無人的《泉鳴伴鐘音》,以及這幅高士策杖而行于虬曲松林、高峻群山里的豎幅《林泉高致》等范揚先生的山水繪畫中,皆可覓見畫家在自然山水中體察獲得的“契道”之美,心會神融而移情于我的感染觸發,及著落于畫面而筆墨淋浪、筆勢奔云的逍遙不羈揮灑抒發。還又于動靜相生的沉雄之勢、逸動氣韻,付之于山川林泉之美的窮盡發掘和表現上,得見寓之于天地的和暢胸懷內蘊。于是“移我情”于諸相的“靜而動”,又“移世界”于我之精神的“動而靜”,其落墨生彩間動與靜交融為一物,我與天地也連通為一體,天人合一而萬象蔥蘢矣!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范揚,1955年1月生,祖籍江蘇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82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曾任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后導師。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特聘院長。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0年被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國家科學藝術院聘為院士。2013年被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科學藝術院聘為院士。2014年在法國圣愛美隆市接受魯德拉騎士授勛冊封。2019年在北京獲得由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親自頒發的顧拜旦獎章。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林泉高致》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