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振國先生畫作《溪山雨后》
天地自然外顯的雄偉健勁峰巒形式外象,及其蘊藏的恢弘博大氣象內質,與畫家胸中的萬象丘壑,鮮明的主觀精神審美相互激蕩,交融生生出浩然胸襟、無窮之趣。這是筆者每次看到當代著名書畫家程振國先生筆下山水,充塞在胸次間,縈繞于腦海里,不吐不快的讀畫感悟,和壯美情韻的共情共鳴。這或是古人的“物我兩化”“與道同機”,是張躁所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王維的“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也是石濤的“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
恰如此次《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的“墨舞丹青?壬寅賀新春成功美術館館藏名家作品線上賞鑒”活動上,筆者有幸賞讀到程振國先生的這幅《溪山雨后》,村社錯落、屋宇參差,布置于丘巒坡石、蔥蘢林木之間的寂寂水岸村野渡口近景,與對岸峰谷山澗回環奔流、湍流激疾的瀉瀑,巍然山麓、起伏峰巒、蒼郁遠樹朝揖呼應、主賓相合。又有遠景水面浩渺、霧靄朦朧之象的映襯,礁石稀疏寥落、舟楫或泊或行的點綴,亦見“遠岫與云容相接,遙天共水色交光”(王維《山水訣》)虛實、陰陽相合而充滿生機的畫圖構成。
館藏程振國先生畫作《烏江》
而這種富于氣韻節律和審美哲理的思想,也體現在程振國先生畫作的筆墨語言運用當中,并于激昂的筆韻中“怊悵述情”“沉吟鋪辭”,凸顯出畫家意氣浩蕩、胸懷博大的美感和無盡玄遠的詩意情懷。譬如《溪山雨后》中,構成雨后煙云縹緲之象的墨色暈染,與雨后山石的鮮明肌理質感虛實對比,帶來的充盈而又宏闊的畫境。還如遠山崖壁,以線勒為質構寫與干墨擦染帶來的山水骨氣,以及濃墨點染峰頭樹木、崖間苔點,賦予的豐富的藝象內質和活潑生趣。還有畫面整體上,右下近景墨彩的濃郁厚重,又內部結構山丘、房舍、綠蔭錯落的密而有疏;與左上遠景筆墨的疏朗淡逸,但山石結構緊密、草木密植繁茂輝映交合,而絢爛成彩生生不息的自然天地,既符合自然生命萌動生發的規律,又有藝術音律之美的生動畫面藝象。亦見畫家將這天地萬物的“理趣”、“節律”融入筆墨語言的內置構成當中,更以筆墨穿插交錯的藝象律動,和富于情緒化的點線為媒介承載,進而節奏化為墨象代山川立言,勾畫出一幅幅富于恢弘磅礴詩韻意境的山水佳構。
顯然這幅《溪山雨后》的構筑上,畫家抓住了雨后溪山的煙云靄靄、山野空明的自然實像寫照,有山重水復、巨嶂層疊的充盈客觀山水,盡入畫圖呈現的滿構布置,和身心皆入自然帶來的親近之感。畫面圖景近處的山村,清新空凈如洗,草木尤顯蔥蘢山石肌理鮮明,等等物象帶來的皴擦筆筆到位,鮮活寫實筆墨;與水墨滃染的溪谷幽壑、云煙蒸騰,以及遠景山水相交處留白營造的霧雨朦朧雨后遠景,一近一遠、一實一虛,既是筆墨組合、畫面構成的音韻起伏呈現,畫語矛盾調和表達,也更是畫家以真實的“雨后溪山”自然之象澄懷觀照,而忠實于自然的發現和表達。
當然這種真實的對自然山水反映,也不是復刻式的再現,而是畫家在以“雨后”自然山水的外相特征強調,及以寫意精神注入的國畫筆墨為媒的藝術再造,和對自然山水形象的再塑,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保ㄐ翖壖舱Z),畫家情寄山水、心物交融帶來的“遷想妙得”;是“天地氤氳秀結,四時朝暮垂垂”(石濤語),而主觀生命情調與天地山川交融輝映的浩然胸臆彰顯。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館藏程振國先生畫作 《歸漁圖》
畫家簡介:程振國 1946年生,山東臨朐人。師從梁樹年、郭北巒、白雪石先生專攻山水。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七屆理事,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文聯理事,《美術家》雜志顧問,中國水墨研究院名譽院長。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曾在北京當代美術館、榮寶齋、蘭州秋田美術館、美國洛杉磯、舊金山、新加坡、日本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數十部畫集。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和多家藝術館、博物館收藏。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