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雷山水畫《山水之樂》
唐代畫家張璪云:“外師造化,中心得源”。石濤說:“山川與余神遇而跡化也。”主張畫山水是以山水神韻為主,寫山水神情。好的山水畫,自然離不開畫家身臨其境去真實的生活、自然中去體察、實踐,感悟,師法自然。當代青年畫家劉明雷先生的山水畫,以家鄉(xiāng)山水為藝術之源,又廣涉祖國名山大川,于真山、真水之間體察大自然的變化,感悟萬物生靈的精神情感。然后,以質樸的筆墨語言和虛實相生的水墨營構,呈現出一幅幅飽含生命情感的山水佳作。

劉明雷山水畫《溪山獨釣》
從《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的《溪山獨釣》《山水之樂》《仙人不問三春秀》等三幅作品的構圖程式和筆墨營運上來說,劉明雷先生很好的繼承和吸收了中國傳統山水繪畫的筆墨精髓。他的山水畫既是古人妙境生幽的意象,也是傳統文化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逍遙自然;于筆墨的表現上更是兼具“筆墨當隨時代”的審美精神,寫意錦繡山河雄奇秀麗的自然之景,繁復的墨線之間張揚著質樸而灑脫的精神意趣。

劉明雷山水畫《仙人不問三春秀》
作品《溪山獨釣》是國畫山水中最經典的題材,不管是構圖上的深遠、宏闊,還是墨彩的皴擦點染,都極具古典意味。畫面中深幽山谷之間云氣彌漫,左右開合,布局繁復。近景中,左邊山石形成幾座小丘,蒼松挺拔,雜樹相間,流水自遠山的瀑布而來形成溪澗,上有木橋橫跨,右邊則是大面積的清溪,留白寫意出清澈溪水,上有孤舟一艘,老翁獨坐垂釣;中景處分左、中、右三處點景,中間一座獨立的山坡,可見幾塊嶙峋山石,坡上草亭獨立,雜樹掩映,好不清幽;左、右兩邊皆是山川實景,右邊低峰連綿,遠接云水,左邊奇峰挺拔,層巒疊嶂,氣勢雄秀,流泉飛瀑,自成一派生機。整幅作品中布局豐富左邊,近、中、遠三景虛實相生,左、中、右亦是對比呼應,諸景既相互系連,又不顯迫塞,富有層次感和深遠感。整幅作品境界開闊,意境深幽,氣勢浩蕩,生動地再現了自然山水之美。
縱觀劉明雷先生的山水畫作,從早期至今,不管是畫面還是筆墨的運用上都可以看出,畫家多年來筆耕不輟,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國畫創(chuàng)作技藝和對筆墨的理解,對自然生命的感悟。創(chuàng)作中“師法古人,師法自然。”去自然萬千物象之形態(tài)和精神,通過筆墨藝術的升華,重視山水空間的營構,墨彩的皴擦和濃淡、明暗變幻,更注重留白的精心布局,使得作品在氤氳的墨氣中,有著空靈的意境。此外,劉明雷先生在形似與神似二者之間中,更注重表現物象的傳神。所以,他的畫面中山水、草木等物象皆有著傳情達意的筆墨情趣。(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畫家簡介:
劉明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水墨畫學會理事、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農工黨山東省書畫院副院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創(chuàng)作班導師、濟南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張志民先生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