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慶中秋,丹青迎國慶”。值此“中秋·國慶”雙節同慶之際,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成功書畫家網、成功美術館聯合發起“書寫新時代·丹青繪金秋——全國名家書畫邀請展”,同時還特別甄選一批具有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彰顯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謳歌偉大中國共產黨、偉大祖國的館藏優秀書畫藝術家的翰墨丹青佳作,線上同期展出。旨在以中國傳統書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為“中秋、國慶”佳節增添濃郁的文化藝術色彩;以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深刻人文內涵,帶給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往。祝福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
喜迎“中秋·國慶”雙節成功美術館館藏名家作品特展部分作品賞析:

苗重安先生作品《古橋清溪》
賞讀苗重安先生作品《古橋清溪》等,可以發現其參考融入了西方美術表現方法,繼而重鑄的個性化現代國畫筆墨語言,呈現給我們的自然山水實像,更加開門見山的反映了山水實景的相態。也于“美”的取舍選擇中,將這山水“形”的外象,更加開宗明義的強調突出,并升華為雄偉壯闊的山河精神本質,及畫家主觀上爽利直白的繪畫贊頌。
郭石夫先生畫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賞讀到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郭石夫先生,以牡丹為創作對象的繪畫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亦生此感。其痛快直取、蒼辣樸拙、墨色豐厚而注重神韻意趣的畫語訴諸間,尤見筆墨之氣勢開張的趣韻彰顯,及以唐代詩人徐凝辭句為之寫“意”主旨,而反映牡丹之仿若朝霞的靈動神氣,和昂揚向上的精神映照。

程振國先生作品《雨激峽江云起圖》
滂沱大雨、溪澗奔涌而峽江澎湃,風雨激蕩、水勢洶涌又帆桅歸巢,這是程振國先生的這幅《雨激峽江云起圖》帶給我們的審美共情。畫家既以飛瀑、谷壑、舟船、大江等這些物象的側面繪寫烘托,達到了畫面對“雨”的審美遐想,“激”的神思寄寓,又見峽江之中穿梭的舟船、居住的百姓,暴雨突降的真實生活情狀,及這種降雨天氣所帶來的緊急險峻情勢凸顯。同時也還以愈加清新空凈的山色,越顯蒼潤濃翠的草木,以及畫面遠山間蒸陶而起的云霧等的賦形布勢,表達了畫家主觀上對這峽江葳蕤景象的詠嘆贊美情思。

王有政先生作品《獨立柴門》
當代著名人物畫家王有政先生的這幅《獨立柴門》,畫家以密密匝匝、層層疊疊的筆墨色彩畫語,帶來“雜木蔥蘢覆蓬門,層疊枝葉掩柴扉”而生機盎然的自然背景風物。還有作為繪畫主體人物的髫齡農家小姑娘形貌構建上,畫家抓取人物動作瞬間,定格微妙神情變化,而賦型造像的意態靈活生動呈現。如那面靨紅暈、淺笑晏晏,又明眸清澈、頷首側目,嬌憨且純真的微妙面部神情意態畫面攝取。再有小姑娘穿著略顯肥大,又褶皺稠疊褲管的現實生活情狀體現;背于身后的手掌輕輕抵住柴門而雙腿或曲或立的細節情狀繪寫,以及一雙裸露小腳丫抵觸相交自娛自樂,而見稚子天性的動作強調……
梁時民先生畫作《秋趣》
四川美協主席梁時民先生的《秋趣》中,兩只小雞雛對著落入花叢深處蜜蜂,張開雙翅、相向追逐的憨態,及花葉頂端兩只蜜蜂,倉皇飛舞情狀的生動繪寫和巧妙布置,為畫面注入了生機活力,也平添了幾分生趣,昂揚著靈動鮮活的生命蘊藏。
滿維起先生作品《一雨如洗》
當代著名山水畫家滿維起的《一雨如洗》所呈現的質樸安閑的生活氣息和歷盡繁華的平淡天真,與傳統青綠山水線構、色染賦形和“金碧輝煌”般的廟堂氣象程式,截然不同。中鋒筆線頓挫、曲直勾勒的山石嶙峋、林木蜿蜒輪廓,與生機盎然的綠色賦彩之間,又見墨色干濕皴擦點染的斑斕肌理增加其體勢厚度,及墨彩實相錯落、烘托留白銜際的溪泉激昂之勢,亦見畫家主觀運構下形似于“宋人密體山水”山巒重疊、崇高俊朗,溪澗遍布、水流急湍的西南山水意象表達。大面積濃淡水墨漫漶層疊積染和濃墨線寫交錯構形的茂密樹木葉叢,又更顯雨后黔、桂蔥蘢雨林的水汽濕潤蒸陶之象。近似“界畫”屋宇的工質線寫,構建形廓的苗侗木樓,隱蔽于深秀林野、怪石奇峰、煙雨朦朧深處,越加體現出畫家主觀上對西南自然山水、人文的取象觀照來。
劉選讓先生畫作《一帶一路絲路情》
劉選讓先生的《一帶一路絲路情》中“互信、融合、包容”的時代主題直觀反映,及所寄寓瓜果飄香的豐收喜悅和對日益富足百姓生活的藝術再現,以及對邊疆人民樂觀向上精神的筆墨謳歌,都可見畫家以生活為源泉的繪畫創作寄情,而賦情其上的時代選擇和筆墨烙印。

代躍先生書作《王安石·元日詩一首》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四川書協主席代躍先生的一幅草書作品《王安石·元日詩一首》,于其筆之提按運動中,所蘊的氣韻連貫、強烈勢感;墨之淋漓揮灑里,所藏的恣意縱情、樂感節奏;及字之組合建構、章法布白處,呈現的對比鮮明又調和統一,也感受到了這種富于生機的生命活力。
李兵先生畫作《振翅欲凌空》
李兵先生的這幅《振翅欲凌空》,陽光燦爛、日照熾盛,故而自然萬象沐浴映照其間。呈現于畫面之上,山川煙云形廓肌理、物象色彩愈見鮮明,如那天空中的云蒸霞蔚、五彩斑斕之象,山嶺金碧輝煌、明暗冷暖之彩,煙云浩蕩奔騰、縹緲流動之勢,草原百草豐茂、萬象蔥蘢之貌,以及牦牛閑庭信步、悠閑覓食之態。
王萬成先生八尺整張畫作《風雪牧歸》
甘肅畫院院長王萬成先生的這幅八尺整張畫作《風雪牧歸》,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中,黑白對比又統一賦相的牦牛群跋涉轉場情景躍然紙上。白馬、黑牛,牛群、素雪構成的墨象斑斕、素潔純凈,還有歡快的藏犬、漫卷的風雪,畫面諸多元素左右沖突、疏密相布、動靜相彰……,架構起畫內與畫外世界的視覺聯通和精神溝通,也帶給觀者似身處其間、如臨其境一般,通達至自然生活本質的動人心魄、感人心懷。
郎崗峰先生作品《蘇東坡詩作·太白山下早行》
書法家郎崗峰先生的書法作品《蘇東坡詩作·太白山下早行》,用筆橫劃多以藏鋒逆勢起筆,欲右先左而筋骨內涵、遒勁端莊;點劃又以折入之勢落筆,毫鋒提按轉折而動靜鮮明、形態展露;豎劃中鋒穩健行筆,挺拔有力又直中取曲、筋骨畢顯。再有撇捺、轉折等筆線形態,以及墨色的濃淡枯潤之變,亦是以凸顯書寫的生命氣象、體式風骨和布置之間的情志內涵為要,汲取眾家之長的行筆取勢變化,竭盡服務于這樣的書藝創作中心。
周矩敏先生作品《古瓷煥新彩》
周矩敏先生這幅表現雅室賞玩的《古瓷煥新彩》,裝飾華美的花鳥屏風,古樸雅致的高腳條幾布置于廳堂間。或紋飾素樸無華、彩繪繁復綺麗,或器型簡潔大方、造型精美婉約的一件件瓶杯觚壺、罐碗尊爐,流轉于堂上興趣相投的文人雅士之間。活躍于畫面空間中的人物,折扇輕搖、舉著鳥籠,以及細細觀賞、評論賞鑒者,其肢體動作、談論言語也都匯聚于“古瓷”的立象焦點上。于是其畫語從心而落于紙上的筆墨寫意,對立統一而意匠經營的立意定景,也還都凝聚著江南人文精神的傳承。
(文\成功書畫家網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