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舉子人物畫《悟道》
在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成功美術館聯袂策劃的館藏書畫作品宣傳介紹活動中,將有一批當代書畫家的館藏作品,在《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推介,成功書畫家網也將先期對此次推介重點作品在線上與廣大藏友分享賞鑒。今日本網記者介紹的是安徽籍畫家歐陽舉子先生及其筆下的簡約樸拙,高古靜穆的人物畫。

歐陽舉子人物畫《踏雪尋梅》
從作品中可以發現,畫家歐陽舉子的繪畫始終以傳統為本,他的筆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融入了他對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和自然本質的理解和感悟,使得其繪畫作品在扎實的筆墨營運上,更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生命氣象。在《悟道》《米芾拜石圖》《鐘馗觀鶴圖》等作品中,構圖嚴謹,墨彩運用流暢,在墨色的濃淡、虛實對比之間將畫面的空間結構和物象層次很好的呈現在觀者眼前。《悟道》一畫,描繪了一位長老坐在靜謐的林間潛心悟道的情形。畫面中的長老坐在一塊大石上,手執經書,認真的體悟書中禪理。灰色的僧袍,面帶微笑,微側著身體,一派淡然的神色。垂下的梅枝,三兩枝墨竹,襯托出整幅作品清冷、幽雅的環境,更添幾分詩意況味。《鐘馗觀鶴圖》作品中,手執長劍、身著紅色官袍的天師鐘馗坐在蒼老的古松下,正眼神專注的盯著一只振翅的仙鶴,似在琢磨鶴落地時的動態。夜空中淡淡的墨色環繞著月亮,清輝朗照,鶴愈發的仙姿卓約,鐘馗的人物形象更加的傳神生動。

歐陽舉子人物畫《米芾拜石圖》
在繪畫藝術的發展歷史,“形與神”對中國傳統畫論發展的影響是自始至終的,“形在似與不似之間”也是中國畫型的最高境界;而“神”則是中國畫的最難境界,張彥遠認為:“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是一種只有少數人才能掌握的高深藝術。歐陽舉子先生的寫意人物畫追求在水墨的黑白之間呈現出“似與不似”的意象性和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如《米芾拜石圖》一畫,在挺拔堅硬的奇石與人物形象之間采用“精神意象”對比,呈現出一種陽剛之美的表現形式,墨色的對比上則通過黑白墨色表現出“陰”“陽”之意。從畫家對畫面的虛實、疏密、動靜的對比之中,我們也可以看見他將傳統與創新相融合的意味。

歐陽舉子人物畫《鐘馗觀鶴圖》
其次,歐陽舉子先生人物作品在畫面意境的營造上很有古典的詩意氛圍。譬如《踏雪尋梅》一作,墨色灑脫,意境典雅。“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畫家以線條的寫意出干枯勁挺的梅枝,潔白的梅花或迎風綻放,或含苞待放,都已三兩筆短線輕輕寫出,自有一種輕盈靈動的意象。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用遠、近構圖程式,色彩明暗對比,相得益彰。兩位居士在皚皚白雪中,頂著風寒天氣在山野梅林之間欣賞梅花仙姿,體味梅花傲霜斗雪的精神。身著黑色袍服的居士,體態微胖,縮著脖子,雙手交叉套在袖子里取暖,微微揚起的頭,瞇著雙眼的神態,不禁讓人感到憨態可掬,也側面烘托出梅花幽幽暗香。整幅作品不管是梅花的取勢、構圖,還是人物造型的寫意,都能看出畫家潛心的高古人文精神,卻又不失現代審美的高雅情趣。
畫家通過水墨滲透、皴擦、融合等寫意技法所表達出的情懷。在傳統人物繪畫的基礎上,歐陽舉子將當代社會中人們的精神、思想有力的糅合進筆墨中,有一種古代和現代對話的意味。(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畫家簡介:
歐陽舉子, 號義禪居士,男,1963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祖籍安徽省蕭縣,1984年畢業于巢湖學院美術系,后研讀于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獲美術學碩士學位。1993年至1996 年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北京畫院王明明畫室研修深造,并得教于韋江凡、卓然、賈浩義諸名家。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國畫人物,兼涉花鳥、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