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深入學習歷史,加強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的傳播,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認識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考古在樹立文化自信方面有自身的優勢,弘揚歷史文化需要公眾的理解與參與,讓更多人參與到考古中是解決考古學高冷、難以走近公眾的有益嘗試和探索。
守護文脈薪火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參與。對文物文創的受眾尤其是年輕人來說,考古盲盒拉近了考古與年輕人的距離。從陜西歷史博物館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到《國家寶藏》文創產品店的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再到“故宮淘寶”推出“貓祥瑞”主題盲盒,以及針對孩子的恐龍、石頭等考古盲盒,培養小小考古學家。
考古比較小眾,民眾對考古或多或少有些誤解。其實考古人員大多是日復一日地進行著枯燥的發掘、分析工作。讓歷史的面貌清晰起來,拉近歷史與公眾的距離,減少公眾對考古的偏見,需要豐富宣傳途徑和手法。考古普及,從挖一鏟子土開始。
考古盲盒能紅多久?要想不變成曇花一現的網紅現象,核心在于在高質量文創產品上下功夫。例如有買家提出,盲盒文創產品做得再真點就好了,鼎的價值在于鼎上的文字,可是有些鼎上沒有字,可以做得更精致些;也有買家收到的產品存在掉色、斷裂等問題。這些會損害賣家的品碑。
考古盲盒的火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當盲盒有了文化底蘊,不但豐富了盲盒的文化內涵,還讓買家多了一條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買家用手里的刷子讓歷史清晰起來,挖出的可愛擺件成為家中的文化場景,很多文物文創就這樣來到尋常百姓家。通過考古盲盒等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帶動文創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會吸引更多年輕人產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興趣。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1621號
2021 甘肅新思維廣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