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外藝術市場一直備受關注,藝術品拍賣成交價也屢創新高,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由藝術品而引發的財富波瀾。由于海外藝術品投資萌芽較早,隨著西方市場經濟的發展,藝術品在18世紀就逐漸進入商品化。在18世紀中期,蘇富比、佳士得拍賣公司相繼成立,眾多藝術品因此得以順利流轉。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大蕭條與二戰相繼爆發,大部分國家經歷戰爭和戰后重建,人們對藝術品的關注度隨之下降,藝術品投資市場也相應遇冷。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的復蘇,海外藝術品投資市場又重新進入了繁榮時期。而在海外藝術品投資市場重新進入繁榮時期后,其拍賣市場上藝術品升值的財富密碼,則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有故事的藝術品是獲取財富升值的關鍵
今年3月30日凌晨,位于阿姆斯特丹東南的Singer Laren博物館館長埃弗特·范奧斯向媒體爆料說,他們博物館收藏的世界著名畫家梵高的一幅畫被盜了。需要說明的是,這一天也是梵高的生日。被盜的畫作《春日花園》創作于1884年,其創作風格并沒有多么獨特,但今后它的名氣和賣價恐怕是今非昔比了。
一件不多么珍貴的藝術品,一旦被人“偷”走,或許是一幅畫最好的歸宿。例如在1911年,一個叫文森佐·佩魯賈的人偷走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之后兩年,他將這幅畫掛在自家的廚房里。據說,四目相對后,他愛上了蒙娜麗莎的眼睛。案子最終告破,竊賊的廚房也因此名聲大噪。之后數十年間,無數人開始研究“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結果成了當今世界最出名的藝術品。
無論作家或者藝術家都要靠作品說話。但有時候,作品的價值要靠背后的故事來撐場子。有沒有故事,是一幅作品是否有名甚至畫家是否走運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個例子,2002年,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被盜,梵高作品《席凡寧根的海景》被兩名小賊偷走。據說,這個偷畫的毛賊后來竟然因此而成為網紅。原因是,被他偷走的梵高的作品《席凡寧根的海景》,后來也因為被偷而身價倍增。
善于投資也是海外藝術品升值的密碼
除了獲取藝術品財富必須有故事以外,其實善于投資也是海外藝術品升值的密碼。從藝術品銷售總量來看,海外藝術品市場最近10年總體處于沖高回落,探底回升的大趨勢中。銷售額自2007年到達最巔峰的437億歐元,其中,拍賣市場成交額為219.88億歐元。隨后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2009年下滑至谷底的232億歐元,隨后的2010—2015年,總體處于恢復性增長趨勢之中,2015年達到405億歐元,同比增長1.51%,但與2007年的高點依舊存在7.40%的差距。無論增長還是下降,都離不開業內對藝術品的投資。
在西方發達國家,藝術品資產化早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從上世紀80年代晚期開始,西方經濟的迅速崛起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興盛,藝術品投資成為投資業的一部分。
經過近幾年的逐漸發展。歐美藝術品市場已形成一整套完備的投資機制,它打通了金融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關鍵通道,使西方藝術品市場長期處于良性循環和螺旋式上升的狀態。同時它的發展也為世界各國藝術品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啟迪。其中的投資財富密碼是,藝術品的質押融資,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這種質押融資也是必然的。因為在藝術品投資市場中,大量的藝術品投資者、收藏者、手中握有藝術品藏品的企業主等,都會面臨資金短缺的時候,而與之前火爆的房屋質押和車輛質押相比,藝術品質押融資審核流程快速、風險低、利率高等因素,對投資藝術品融資者都是非常有利的。
近年來,藝術品在海外許多國家拍賣市場的火熱,已成不爭的事實。一方面,與藝術品收藏火熱局面不匹配的是,藝術品線上資金流通還未達到業內人士預期,主要是因為藝術品的傳統交易方式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金融市場上沒有有效執行。另一方面,在國外,經營藝術品質押貸款業務的機構主要是拍賣公司和商業銀行。
美國銀行機構在受理藝術品質押貸款申請時,除了對貸款人個人信用與財務狀況全面評估,還會聘請權威的藝術品鑒定評估機構對抵押標的物做估值鑒定,確定藝術品的專業存放場所。例如,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曾陷入過現金短缺的困難,他們僅以兩幅壁畫作為質押,就從摩根銀行獲得了一筆約3500萬美元的貸款。美國的電影制作人朱利安思科博爾也曾經以畢加索、安迪沃霍爾和達利的作品作為質押,成功地為因資金短缺而停工的一個公寓樓建造項目融入新的資金。美國一家商業銀行藝術部門負責人介紹,他們很早就開始經營“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一些客戶對于用藝術品獲得貸款的需求十分強烈。近幾年來,該部門每年審批通過的貸款總額從數百萬美金一直到大約1.2億美元。發放貸款的對象除了一些畫廊主,甚至還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大收藏家。
在歐洲人眼里藝術品是“第三極財富”
再以藝術品市場相對成熟的歐美地區為例,目前皆以藝術品交易為主,形成一級市場畫廊業與二級市場拍賣業既分層經營又彼此結合的有機的市場結構,此外作為“一級半市場”的藝術品博覽業亦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市場作用。有業內人士預測預計,目前在海外許多國家,由于業界深諳藝術品投資的密碼,在藝術品財富增值上,預計在以后會有更好的發展方向。據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統計,近幾年,美國境內博物館的數量已經達到35144座,比上世紀90年代的17500座增長超過一倍。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目前分別擁有超過2500家、3000家、6000家、6000家博物館。
由此可見,發達國家平均數萬人即擁有一家博物館。除了政府對新建博物館的大力投入,私人收藏家在不斷豐富自己藏品的同時,也積極設立私人美術館,向公眾分享他們的藏品。以國家層面來分,韓國、德國和美國分別以總數45、43和42個私人美術館占據前三把交椅,而一家初具規模的博物館至少需要3000—4000件優秀藏品。各國政府和私人對新建博物館的積極投入,必然帶來對藏品的持續需求,因為博物館需要購買作品來建立館藏,并且不會輕易出售購入的作品,這也是促使藝術品市場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歐美發達國家投資客在自身財產投資組合中,對文化藝術品投資占整個投資的20%,而中國的國內一線城市目前不到5%。其實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投資標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資項目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后的“第三極財富”,屬高附加值資產,回報率已遠遠超過股票和房地產。意大利收藏家貝利尼曾說過:“世界上只有藝術品是最有價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藝術品的增值率是95%。就像在二戰期間,德國人利用戰爭,拿走了大部分的藝術品,因為他們懂得,藝術品是無價之寶。”如此驚人的高回報率也是吸引大量資本進入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藝術品正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后人們傾心的投資避險工具。據《2018年度全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純藝術拍賣總額149.12億美元(含傭金),較2017年上漲19.78%;美國市場以49.69億美元交易額和81938件拍品奪“榜眼”;英國市場以24.59億美元交易額和54941件拍品摘得“探花”。以交易額排序,歐洲地區的藝術品市場依次為英國、法國(7.84億美元)、德國(2.56億美元)、意大利(1.73億美元),瑞士(1.17億美元)、奧地利(1.05億美元)、捷克(5622.04萬美元)、瑞典(5104.33萬美元),這些國家均進人全球藝術品拍賣20強榜單。
這11國的拍品總投放量(24.72萬件套)超過中國市場176.51%、超過美國市場201.83%,但總交易額(41.34億美元)較中美兩國尚有二成以上的差距,不足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20世紀70年代,占全球市場六成以上份額的法國市場,2018年交易額較2017年暴漲了35%,市場份額僅占全球市場的5.26%。由于歐洲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在藝術的思想、理論、創作、收藏、研究、教育和法律諸領域,數百年來執世界之牛耳。如今,除經濟因素外,在藝術品市場諸要素中,歐洲仍具其他地區難以彌補的優勢,市場地位不容輕視。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1621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