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品的景仰而名
出于對名人人品的景仰而收藏其人的書法作品,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喜愛名人書法的主要原因之一。歷史上,儒家思想統治了中國人兩千年多年,它深深影響著人們的道德標準和審美觀念。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中就要求讓人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促使人們形成了評價一個藝術家,首先要看其人品的觀念。基于此,中國書法史上就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本身是書法一流的高手,但身為將軍,他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汗馬功勞,一家三十余口死于敵軍刀刃之下,至死顏真卿都在去消除叛亂,維護唐王朝尊嚴的征途上。人們景仰顏真卿剛正不阿的性格與愛國的赤誠,所以他的書法備受推崇,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對顏真卿書法藝術本身價值的喜愛。歷代統治者也有感于顏真卿的一片忠心,把顏真卿書法列為正統,當今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其正大門——午門上的匾額書法就是以顏體為根本的。“宋四家”按年齒排列,理應為北宋的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京,但由于蔡京被人們稱為喪權辱國的奸臣和“六賊”之首,故剔除“宋四家”之列,換成了蔡襄。而精忠報國的岳飛、視死如歸的文天祥等人,雖不以書法名世,但他們的書法,從古至今都是受人們頂禮膜拜的。
“字如其人”是中國人對書法的品評方式之一,這表明看書法要和人品結合起來。晚清名臣林則徐的書法秀勁端莊,尤其是楷書,以歐體或柳體入筆,布局平穩(wěn),方正挺拔,人們認為,林則徐的書法中顯現的是他骨子里流淌的浩然正氣與民族大義,認為這樣的書法是值得景仰的。
近代人陳師曾曾對中國傳統的文人畫下過一個頗具影響的定義:“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這里,“人品”正式成為理論術語,成了評價一個文人畫家的首要條件。對于追求詩書畫印俱全的文人藝術家,畫如此,書法亦如此,人品都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在中國民間書畫收藏上,有“掛字如掛人”的說法,這說明老百姓在家中最顯要的廳堂中庭位置選擇掛什么書法作品,是以作者的人品決定的,此外,在所選書法的內容上,往往都會要求寫歷史上人品好、德高望重的名人詩文,如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正氣歌》等都是很常見的。
對文化的敬畏而名
中國古代,會識字、讀書、寫書法的“文化人”是個小眾群體,因為讀書需要一個家庭很大的財力和物力支持,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讀不起,所以在普通人眼中,“文化人”是個高高在上的群體。生活中,就算隨手寫的小紙片,都不會按照今人所謂的“垃圾”分類,而是專門找地方焚毀,形成了“敬惜字紙”的傳統,這顯示著傳統中國人對文化的敬畏之心。如此,身居高位的文化名人的書法,便受到大眾的青睞了。這類以“文化”出名的人主要由詩人、作家、學者等構成。今之賈平凹,是文學領域著名的作家,他的書法很有社會影響力,賈平凹自己也說,他成名后的收入主要靠寫書法。且不論他的書法本身技藝如何,其實人們最關注的就是賈平凹的文學領軍人物身份,他在當代文學上有不小貢獻,買賈先生的書法,買的就是對文化的敬畏。另外還有作家莫言,他在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后,不僅書法作品在拍賣場上以高價賣出,而且書法題字也出現在了一些風景名勝的石刻上。
對權力的崇拜而名
有些人青睞一些手握重權的官員或軍人所作的書法,很大程度上出于對權力的崇拜。這些官員或軍人一般級別較高,是在本領域內有一定影響的名人。但他們的文化水平參差不一,有些身兼“名人書法”和“書法名人”雙重身份,如開創(chuàng)“瘦金體”的宋徽宗趙佶、“楷書四大家”之一的元代趙孟頫,都是官位至高者,但他們本身也是偉大的書法家,所以他們的書法不僅有書法本身的藝術價值,還有官位名望上的價值。還有些官員,作品本身無藝術價值,只靠名望價值,收藏者若是出于喜好而收藏這類人的書法,就只能是對權力的崇拜了。甚至這類收藏者評價一幅書法作品的優(yōu)劣,看的就是作者權力的大小。
對財富或時尚的向往而名
對于在商界、影視界、娛樂界的企業(yè)家、明星或其他藝人所作的書法作品,之所以能產生社會影響力,是由于他們在財富或引領潮流的時尚方面的名望所致。近十年來,很多知名企業(yè)家和表演藝術家、主持人等的書法作品屢屢登上拍賣場和娛樂頭條。2010年,趙本山的書法《龍騰鳳舞》4個大字便創(chuàng)下了92萬元的高價,單字價格為23萬元。唐國強、張鐵林的書法單字也超過萬元。2014年,謝娜在中央電視臺的綜藝節(jié)目中寫了一個繁體的“龍”字,被大眾熱議。同年,著名企業(yè)家馬云的書法《話禪》以468萬元落槌,平均每字達234萬。2016年,主持人倪萍在加拿大舉辦書畫展,十幾幅字畫當場被愛好者搶購。2018年,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展“第二屆百位影視名人書畫展”,唐國強、王剛、姜昆、關曉彤等122位影視名人的200余件作品在此展出,吸引大量書畫愛好者參與。上述的買家出于喜好來買這些名人的字畫,其實顯示出他們對這些名人財富或時尚的向往。
本文所述了名人書法因何而“名”的四個原因,其中,因對人品的景仰和對文化的敬畏而名的名人書法,因涉及的作者一般是歷史上的愛國英雄和道德模范,以及現當代的文化學者,所以收藏這類作品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是有促進作用的,它們是培養(yǎng)人們愛國主義情懷和道德素質的載體,也是人們對社會上優(yōu)秀知識分子勞動成果尊重的體現。但因對權力的崇拜和對財富或時尚的向往而名的名人書法,要盡量避免盲目性。人們對這些擁有權力、財富和時尚的名人們有仰慕之心本是無可厚非,但因為這里頭“跨界”到書法領域的名人們魚龍混雜,以書法為名的附庸風雅者并不少見,甚至大行其道,這些人對書法藝術的發(fā)展是不利的。
對于名人書法的火熱,筆者認為這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現象,并持之以樂觀態(tài)度。首先,名人介入書法領域能帶動全民對書法這門中國傳統藝術的關注,從而引發(fā)有識之士的思考和相關部門的注意。第二,對于名人書法的認識會在將來得到提升。起初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怪現象”,如當年沈從文就說:“世俗大眾的盲目崇拜是這些怪現狀存在的根源。”但經過沈從文時代到現在幾十年的發(fā)展,全民素質普遍提升,社會觀眾中有不少人對名人書法的認識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這就是只要練過書法的人,就算大多數僅為初學者、入門級,但他們都會對名人書法持之以理性的態(tài)度,從而給予相對客觀的評價。這是因為受過書法入門的基本訓練,他們就對書法如何“美”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能大致辨別哪些書法是毫無筆法出處的“江湖體”,哪些是出自經典的法帖或碑刻。目前,隨著教育部門對中學生書法教育的重視,并把“美育”提上日程,想必在不久的將來,全民的審美水平會更上一個臺階,而這才是治愈盲目崇拜名人書法的良藥。
包子捷(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1621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