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中蒙考古隊發現青銅時代至清代的巖畫圖案及字符

中國文化報   2019-02-15 10:19:24   瀏覽數: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在蒙古國開展考古調查發掘的圓形赫列克蘇爾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蒙古國開展考古調查發掘的方形赫列克蘇爾

調查發現的突厥字符

本報記者李佳霖

1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外發布了該所2018年在蒙古國開展考古調查發掘取得的重要收獲:昂茨遺址共發掘了4座赫列克蘇爾、1座石板墓、1座特布希文化墓葬、2座匈奴石圈墓;以昂茨遺址為中心的考古調查,共發現各類遺跡723處,還發現了青銅時代至清代的巖畫圖案及字符。

蒙古國是“一帶一路”重要沿線國家,與以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為主體的中國北方草原地帶在地域上相毗鄰,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根據國家文物局《關于赴蒙古國進行合作考古研究意見的函》《關于蒙古國境內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遺存考古調查及發掘研究合作項目(20112015年)意見的函》等的有關內容,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5年至2018年與蒙古國游牧文化研究國際學院等單位合作,開展了為期14年的考古合作項目。在2005年至2017年的發掘中,中蒙聯合考古隊基本摸清了蒙古國不可移動文物遺存分布狀況,發掘了回鶻四方形遺址,填補了回鶻考古學文化研究中的諸多空白,并且還系統調查發掘了匈奴時期城址與聚落,在匈奴考古學領域取得不少突破。

2018年7月至8月,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蒙古國游牧文化研究國際學院、蒙古國科學院歷史考古研究所合作,繼續開展蒙古國境內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遺存考古調查及發掘研究項目。項目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建恩介紹,為了對蒙古高原青銅時代赫列克蘇爾及石板墓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發展演變進行更加全面的研究,考古隊員選擇對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嘎魯特蘇木昂茨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共發掘4座赫列克蘇爾、1座石板墓、1座特布希文化墓葬、2座匈奴石圈墓。

項目執行領隊、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宋國棟介紹,發掘的4座赫列克蘇爾中,1座為方形,3座為圓形。方形赫列克蘇爾發現的在石墻一角設環形墻具有區域性特點,在蒙古國的其他地區比較少見。在遺物方面,僅發現了1個完整的馬頭骨。3座圓形赫列克蘇爾在結構上各不相同,分別代表了三種類型。其中一座內發現了1具人骨,側身葬,胸椎以下的骨骼已經全部腐朽,沒有發現隨葬品,另外2座都沒有發現任何遺跡遺物。石板墓內發現1具僅殘存下肢骨的人骨,沒有發現隨葬遺物。特布希文化墓葬內填滿碎石塊,僅發現殘存的一段人股骨。匈奴石圈墓遭嚴重盜擾,出土了少量人骨、羊骨和碎陶片。陶片表面的紋飾主要有砑光暗紋、刻畫水波紋、附加堆紋,在匈奴時期比較流行。

發掘期間,聯合考古隊還派出分隊對發掘地點所在的拜德拉格河上游支流查干圖魯特河進行了考古調查。宋國棟介紹,調查工作以昂茨遺址為中心,調查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共發現舊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匈奴、突厥、蒙元、清代的各類遺跡723處。此外,還發現了大量青銅時代至清代的巖畫圖案及字符,其中,突厥魯尼文字符是比較重要的發現。“考古隊員還通過測量、記錄、攝影等一系列記錄手段,建立了遺跡信息數據庫,基本掌握了查干圖魯特河流域內古代文化遺存的分布概況及分布規律,為今后當地考古工作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資料信息基礎。”宋國棟說。

2018年對昂茨遺址的發掘,為了解該地區青銅時代晚期至早期鐵器時代的考古學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對發掘標本進行測試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蒙古高原不同族群的遷徙融合、考古學文化的傳承演變、馬的馴化及傳播等學術問題。”曹建恩表示,查干圖魯特河流域的文化遺存數量密集、年代序列完整、考古學文化因素復雜多源,表明該地區自古以來一直是游牧民族在杭愛山南麓的重要遷徙通道,對其進行系統調查和發掘,將取得更多的收獲。“經過合作實踐,中蒙兩國之間進行考古合作目標明確,實現了平等互利、優勢互補、成果共享,合作成果得到了各國考古學家的關注和肯定。”曹建恩說。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