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林風眠《伎樂》賞析

中國文化報   2019-05-15 09:24:30   瀏覽數:

  伎樂(油畫) 67×67厘米 20世紀50年代 林風眠上海中國畫院藏

  

      初樞昊

 

  林風眠的祖父是雕刻墓碑的石匠,父親是畫師并承祖業,他從小隨祖父和父親學習石雕和繪畫。他曾自述:“七八歲時開始學畫是以《芥子園》開頭的,掌握了中國畫的規律,工筆、山水都會畫,學會了中國畫的科班。”19歲時,在五四運動狂飆后數月,勤工儉學赴法留學。

 

  留法期間,開始林風眠特別重視精微寫實的風格,但老師告誡他,不要一味地學習西方,更要關注自己民族的寶藏,并對林風眠說:“你要做畫家,就不能光學繪畫;美術中的雕塑、陶瓷、木刻、工藝……什么都該學習;你要像蜜蜂一樣,從各種花朵中吸取精華,才能釀出甜蜜來。”

 

  從此,林風眠更為關注中國自己的傳統,以及工藝美術(尤其是宋瓷)中所蘊含的藝術趣味,而他對西方藝術也擴展了視野,突破細致寫實的局限,更為關注西方印象派以后的現代藝術——它們共同構成他創作的主要參照系。

 

  1936年,林風眠在《中國繪畫新論》中提出,魏晉六朝和隋唐是中國繪畫史上最盛的時代,這階段繪畫方法“多傾向于線條的描寫”,這時代的畫風“因取材自然界的描寫,作風純系自由的,活潑的,含有個性的,人格化的表現”。他由此而確定了自己取介傳統的立足點。他認為,像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衣飾皆用曲線的描寫,能充分地表現生動的體態,所以,曲線是“美與生之線”,與之相對的,便是直線,“直線是靜的,和平的,均衡永續的表現”。

 

  在1952年1月5日給友人潘其鎏的信中,林風眠提到敦煌壁畫時說:“你偶然見到敦煌石室的壁畫,那是東方最好的美術品,許多歐洲大畫家理想中所追求而沒有得到的東西,高根,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我追求這東西好久了,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畫起來真不容易,兩線之間的平涂,中間色的度數,幾乎是人手不能畫出來的。”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林風眠應該看過當時極為轟動的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到了上世紀50年代初,他又臨摹過敦煌壁畫。作于此時的這件《伎樂》,便是應用借鑒了敦煌壁畫的方法,只不過,他更多是將敦煌壁畫看作創作現代藝術的一個“形式來源”,以“從民族形式中尋求一條出路”。

 

  林風眠在《伎樂》中運用的繪畫工具,以中國傳統的生宣紙、毛筆、水墨、國畫顏料為主,輔以水粉、水彩顏料,畫法和風格兼容東西方。1926年,林風眠在北京發表《東西藝術之前途》,文中說:“西方藝術是以摹依自然為中心,結果傾于寫實一方面。東方藝術是以描寫想象為主,結果傾于寫意一方面……因相異而各有所長短,東西藝術之所以溝通而調和……”

 

  約1930年代后期,他開始“方紙布陣”,他自己說,采用方構圖是出自宋畫。這種獨特的選擇,與他決意要和以卷軸為主流的傳統規范習慣拉開距離的意識有關。這種獨特的構圖方式,因長寬比例相同,無論垂直軸、水平軸還是對角線上的力,都是平衡的,具有靜態特征。同時,在這獨特的構圖空間內,正適合林風眠進行他喜愛的特寫式描繪:形式簡潔,單純明朗,中心突出,不做緩慢推進的敘事和鋪陳,從而可以專注于意象的營造,專注于裝飾性造型和色彩的現代感。

 

  《伎樂》中,林風眠將兩位仕女布置成一左一右:左側的吹簫女居于主體,右側聽簫女面對吹簫者,頭部微傾,做諦聽狀,兩人的身體之間呈不對稱的“V”字形;人體、輕紗的曲線,對應地毯、掛毯的直線;兩位仕女的裙色則是一冷一暖,在對比的變化中形成均衡。被拉長的女人體造型、眼睛和脖頸,平涂色與非自然的奇異光亮結合在一起,帶有明顯的敦煌壁畫意味,使作品成為真正的繪畫平面空間。

 

  林風眠講究筆墨,而視色彩為次要元素。他認為,必須引入西方繪畫的光色方法,才能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力。這幅《伎樂》中,他以典雅、華美而厚重的色彩,捕捉一種幻覺。雖然他并不著意于肉體的質感,但透過輕紗,仿佛可以觸摸到人物的肌膚,人體的精髓與畫家的意趣、感懷融合而成的“意象”,使他筆下的仕女,將東方傳統女性的嫻雅與現代女性的性感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典雅而冶艷,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之美。

 

  林風眠的畫,是視覺的詩,是無聲的歌吟,在燦爛之間永遠流露出傷感與哀傷。他的畫不局限于技巧、功力與藝術形式上的新變,而是道藝相長,中外兼收,東西并蓄,是西方新風格的本土化,其人格精神與藝術造詣所達到的統一。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