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講好中國故事 讓年輕讀者愛上連環畫

光明日報   2019-05-05 15:59:04   瀏覽數:
原標題:讓年輕讀者愛上連環畫

  進藏先遣連(連環畫) 鄧林

  中國速度(連環畫) 任志鵬

  致敬為幸福奮斗的平凡人——養蜂人(連環畫) 孫妍

  我們的四十年(連環畫) 隋靜

  絲路(連環畫) 姚曉芳、馬新全

  兩彈元勛——鄧稼先(連環畫) 徐英德、徐源生

  苗寨扶貧記(連環畫) 吳珂

  印象中國(連環畫) 李旻

  【新中國美術70年】

  承載了年少時光和青春歲月的“小人書”,是很多讀者無法忘懷的生命記憶,劉繼卣的《雞毛信》、王叔暉的《西廂記》、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等,提到連環畫,人們總會想起這些經典,可是如果只有懷舊,連環畫將何去何從?

  “全國第六屆架上連環畫展”給我們交代了答案,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前來看展,有耄耋老者,也有青春少年,還有活潑孩童。這是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今年的首個重頭展,“光輝歷程 紅色經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展覽的主題,匯集了今天的藝術家們重新詮釋經典、詮釋現實的創作,其中不乏80后、90后甚至00后藝術家的作品,100組左右的新作品讓我們看到連環畫勃發的新生命力。

  繪畫語言求新求變

  此次參展作品的繪畫語言幾乎囊括了所有架上繪畫的形式,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素描和版畫,還有綜合材料等新媒材,充分體現了連環畫藝術包容豐富的特點。

  對于面貌一新的連環畫,有些觀眾在現場熱烈討論,這還是連環畫嗎?來自廣東番禺的齊先生是中年人,他認為隋靜的《我們的四十年》中一幅畫面交代的內容太過豐富,傳統的連環畫不是一幅畫講一個故事嗎?但也有不少觀眾喜歡這套作品小而巧的切入口,用生活中的瑣碎與平凡講述改革開放四十年間老百姓生活的變化,爸媽那代人結婚時的“老三樣”,童年時代的紙飛機、小人書,家中電器的現代化,工作生活的遷徙等等。隋靜說她在創作中大膽運用了設計的平面化語言,這也是本屆組委會倡導的開放包容的藝術特點。李旻的《印象中國》同樣呈現了豐富的設計語言,色彩清新,畫面靈動灑脫。陳皓的《三里橋碎影》筆墨輕松,人物塑造很有特點。李詩蕓《被解放的雙腳——百年中國交通工具演革史》,似乎用剪紙的形式完成了主要構圖,畫面很有立體感,這組作品既像綜合材料,又像小型裝置,式樣新穎,抓人眼球。薛春華的《青風藏音》色彩大膽奔放,熱烈鮮活,有不少觀眾在畫作前合影。

  本屆展覽讓我們看到傳統連環畫的當代性轉變已經有了清晰的脈絡,對于民族藝術語言和審美內涵的呈現也找到了恰當的傳達方式。有些看似很傳統的作品,寫實的技巧中蘊含了中國式的意象趣味。也有畫家在傳統的繪畫語言中融入了當代構成理念,這都是年輕的藝術家們大膽的演繹,讓人耳目一新。

  題材選取關注現實

  連環畫作為圖文結合的藝術形式,文學性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如何做到繪畫語言與文學語言的相輔相成,是連環畫發展一直要面對的問題。本屆展覽在題材選取上突出的特點就是緊隨時代,關注現實,面對當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顧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為國家富強昌盛而奮斗的光輝歷程是展覽的主題。這類主題創作最怕出現題材選取大而無當,組委會希望參展藝術家們選材切口小,挖掘深,語言新。切口小指的是關注現實,挖掘深指的是體驗生活,語言新指的是繪畫語言的大膽創新。

  反映建設成就的作品有鄧林的《進藏先遣連》、狄傲然的《輝煌鞍鋼》、賀志強的《海軍航母插上翅膀》、李克難的《西部大動脈——成渝鐵路》、任志鵬的《中國速度》等;繪寫英雄人物的作品有陳運星的《中國第一位女司法部長——史良》、孫桂琪的《天文學家南仁東》、索嘉銘的《雷鋒的故事》、徐英德和徐源生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王娓的《戰斗英雄高翔》等;陳濱和滕春曉的《紅旗渠》、陳增的《右玉精神》、李詩鵬的《致富路上》、孫妍的《致敬為幸福奮斗的平凡人——養蜂人》、吳珂的《苗寨扶貧記》則講述了普通人的奮斗故事。畫家們深入生活,大量寫生積累素材,最終呈現的作品不是平面化、圖解化,而是體現了藝術家對生活的思考和轉換。

  增強連環畫在美育中的影響力

  圖文并茂是連環畫的天然優勢,用繪畫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我們身邊的故事,這也是本屆展覽探討的議題。展覽中部分作品或是對文字簡單圖解,或是運用的繪畫語言過于抽象,讓觀眾不看文字不知所云,這兩種現象都說明連環畫的圖文關系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江蘇美術出版社原副總編輯、連環畫畫家胡博綜說,從版式上來講,文字或是畫面構成的一部分,或是置身畫外作為旁白,都需要精心設計。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學術秘書宋夢寒說,繪畫性與文學性巧妙結合,才能傳遞出有別于其他繪畫種類的審美特質,文字與圖像珠聯璧合,方可承載主流審美價值觀,連環畫畫家應當認真推敲這兩個方面。這次展覽邀請了幾位連環畫名家,沈堯伊、桑麟康、汪曉曙、楊宏富、李晨等,他們不僅善于提煉富有力量的形象,文字的編排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文風與畫風相得益彰,不僅增強了作品的形式美感,也突出了敘事性,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高校師生現在已經成為連環畫創作的中堅力量。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魯迅美術學院教授李晨說,藝委會有意識地把工作重心向高校傾斜,培養后備力量。連續幾屆架上連環畫展都是以魯迅美術學院為依托,以創作實踐帶動教學,幾年下來許多學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魯迅美術學院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高校師生加入到連環畫的創作當中。此次展覽,除了魯美,天津美院、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廣州美院、湖北美院、華僑大學、江南大學等藝術高校也都組織了數量可觀的師生參加,極大地提高了展覽的學術水準。展覽將在重慶、遵義、成都、延安、上海、沈陽和天津七地巡展,這一計劃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文化機構等各方面的認可和支持,連環畫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時機。

  “將大眾文化與主流文化相結合,講好中國故事,增強連環畫在美育中的影響力與輻射力,這是我們連環畫畫家的責任與擔當。”李晨表示,不辜負連環畫前輩在藝術創新上做的努力,不辜負熱愛連環畫的讀者們的期望,我們可能錯過了80后讀者,我們要爭取擁有90后、00后甚至10后的讀者。

  (記者 張玉梅)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