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巴黎賽努奇博物館的中國情結

新浪收藏   2018-12-28 14:38:25   瀏覽數: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Cernuschi)是近140年來西方眼中的標志性亞洲藝術場所。它與中國當代藝術的淵源可溯至上世紀中葉:從1946年開始,博物館開始向亞洲當代藝術敞開懷抱。50年代到90年代,博物館圍繞此主題的展覽及收藏政策使其在歐洲獨占鰲頭。中國藝術史專家、曾在中國留學的賽努奇館長埃里克·勒菲弗(Eric Lefebvre,中文名“易凱”)接受了歐時專訪,為我們講述了博物館與幾代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深厚緣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與中國博物館的頻繁合作。

賽努奇博物館。(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來自歐洲時報)

從何時開始關注當代中國藝術?

據易凱介紹,亞洲歷史學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勒內·格魯塞(RenéGrousset1885-1952)于1933年開始擔任賽努奇館長。格魯塞曾寫道,在20世紀50年代,西方對亞洲藝術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二戰以后,中國在國際關系中的角色日趨重要,人們不再只關注亞洲古代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其當代成就,特別是中國繪畫。博物館也發現許多具有創新風格的作品,比如傅抱石在重慶時期畫的山水,張大千和吳作人在敦煌臨摹歸來后所的創作。易凱還介紹道,勒內·格魯塞對當時在法國的中國藝術家非常友好,并與畫家潘玉良、雕塑家滑田友等都有來往。據易凱推想,格魯塞也鼓勵了繼任者瓦迪姆·葉利謝耶夫(Vadime Elisseeff)繼續支持中國藝術家。”

賽努奇博物館館長易凱

在1946年戰爭結束后不久,賽努奇博物館就組織了一次大型展覽:此展覽匯集了眾多世紀初中國藝術大師的作品,如齊白石、張大千,被列入展覽的還有不少20年代留法藝術家作品(如林風眠、徐悲鴻)。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參展的還有年輕畫家趙無極的作品。趙無極時年26歲、仍身在中國,而這也是他的作品首次在海外展出。因此,早在20世紀中葉,博物館就有力地促成了與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合作。

與數代留法藝術家的深厚交情

西方博物館的亞洲藝術收藏大致有兩種模式:英國、美國一般在大博物館設立分部展示亞洲藏品,而歐洲大陸更傾向于設立專門的亞洲藝術博物館,賽努奇博物館就屬于后者。

賽努奇跟幾代留法藝術家們的深厚交情體現在哪些方面?易凱介紹道,首先,已有一批中國藝術家于20世紀初到巴黎訪學,其中多位回國后在中國知名學府教學,他們的學生們也因此增進了對法國藝術界的了解。

在另一方面,賽努奇前館長瓦迪姆·葉利謝耶夫曾以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事的身份前往中國,并在重慶結識了趙無極等中國藝術家,也正是他鼓勵趙無極去巴黎親身體驗西方藝術的魅力,還帶了趙無極大批作品回法國展覽。

改革開放:向世界推薦中國藝術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法國、世界之間的文化交流有相當大的進展,而賽努奇也從日益密切的中外交流中受益良多,成為不少中國畫家重返歐洲藝術舞臺的首選。易凱提到:“賽努奇博物館一直記得這批中國畫家,他們的聲名在這里有跡可循,我們了解其作品價值”。

例如,1979年,林風眠選擇在賽努奇首次舉辦其國際作品展。之后,吳作人、吳冠中也陸續在此辦展。由此,這些中國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開始定期地被呈現在法國公眾面前。吳冠中、張大千、林風眠、趙無極等都向博物館捐贈了畫作。其中,張大千在1953年就一次性捐贈了73幅畫作;2016年,趙無極遺孀向博物館捐贈了近40件趙無極作品及其個人收藏品,以紀念畫家與博物館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友誼。

2011年《中國藝術家在巴黎》展覽海報。2011年《中國藝術家在巴黎》展覽海報。

改革開放使得這些中國藝術家重返歐洲舞臺,重啟了中法很久之前就締結的合作關系。在2011年,賽努奇博物館主辦了名為《中國藝術家與巴黎》的展覽,以油畫、版畫、素描、雕塑等作品全面展示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常玉、劉海粟、常書鴻、滑田友、龐薰琴、趙無極、朱德群等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此次展覽的室外部分在著名的蒙梭公園舉行,還展出了黃永砯、馬德升、沈遠、王克平等新一代藝術家的作品。2014年,時值中法建交50周年,賽努奇舉辦了《白明:繪畫與瓷器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傳統墨跡。

由此,從第一代藝術家(如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第二代探索抽象藝術的大家(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到如今新一代藝術家,博物館已經接連與三代、甚至四代中國藝術家合作過了,而改革開放也使持續的合作成為可能。

與中國博物館:傳播中國文化“芳香”

另外,博物館不僅與中國藝術家合作,還多次積極和中國博物館共同籌劃古代中國主題展覽:自90年代以來,賽努奇已4次與上海博物館合作(青銅展、《海上畫派》展),賽努奇還曾將“鎮館之寶”——商代青銅器虎噬人卣借給上海博物館展出。

“鎮館之寶”——商代青銅器虎噬人卣。

它們最近一次共同主辦的《中國芳香:古代中國香文化》還邀請了迪奧香水首席調香師和法國科學研究中心亞洲文化專家,用法國工藝重現了四味中國古香(六味熏衣香、定州公庫印香、玉華香和香發粉),并為展覽調制了獨家香氛、增強大眾的感官體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芳香”的策展靈感是易凱由中國旅行的經歷所得的。

不僅如此,賽努奇也和浙江省博物館(青瓷展)、山東省博物館合作。例如,賽努奇的《中國四川古代文物展》展出了三星堆的部分文物;2009年,山東青州佛教造像展在賽努奇開展。事實上,青州佛像在西方多個國家巡回展出,包括2001年柏林老博物館、2004年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2008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等。因此,中國藝術在海外并不是單純地被收藏、展示,而是更高質地在世界范圍內的博物館流通,逐步走向大眾視野。

談到未來的計劃,易凱介紹道:“我們還在為新展覽做準備,以便向觀者全面展示從新石器時代到20世紀的中國文化,尤其包括20世紀的中國藝術大師作品,最終完整呈現中國藝術歷史脈絡。這是我們2019-2020年的目標”。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