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年5月,香港《明報》策劃的金庸專輯最后一篇“專訪查傳訥”的導語。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的生命定格在2018年10月30日,但他的江湖傳奇和武俠血脈如今或許會因為他愛女查傳訥的金庸系列畫作而承傳相連,延續下去。
▲金庸和查傳訥。圖據新華社
從父親口中學會講故事的技巧
成都商報記者從2012年開始陸陸續續與查傳訥進行過數次訪談,追尋其用繪畫方式延續金庸武俠的傳奇世界。之前她還專門給成都商報記者發來一則消息,欲了解彭州敖平鎮的傳統風箏制作,并請記者介紹一位老師教她制作,原因是“武俠小說中有提到這個,我要去學,去研究。”
如今,金庸仙逝,她作為大師的幺女,熱愛繪畫,正開始一個十年大計,以突破文學和武俠之間的創作,希望把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和事,繪成畫。查傳訥的畫作似乎很善于講故事。想必也是來自于會講故事的金庸的遺傳。查傳訥說,她從父親口中學會了講故事的技巧,“我舉三個例子。一,父親說故事忌說‘讓我講一個笑話,你聽完,一定捧腹笑’。二,形容科目范疇,忌說Englit(English literature,英國文學,泛指英美文學)、Geoga(Geography,地理學)、中史(中國歷史)。三,多看外語書,融匯貫通之后,視野自然別有洞天。”
金庸給了查傳訥一個很優美的外號,叫“木靈子”,小時候的她不喜歡這名字,因為不懂,現在她卻說:“我太喜歡這外號了!四個孩子之中,就只我有外號,將來我也會用這名字。”人人都說查大俠最疼這個小女兒,雖然查傳訥總跟人說父親四個孩子都疼,只不過幺女最嗲父親。“查傳訥”這個名字,“父親取自《論語》的‘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和‘剛毅木訥近仁’,傳訥是指說話安靜不吵嚷。
成都商報記者曾在查傳訥位于香港跑馬地黃泥涌道的畫室,見到過金庸給她的畫題的字,“愛女木靈子初學山水居然有江南倪云林意境”,老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金庸題字,查傳訥作山水畫
在畫的旁邊,是一則金庸題寫的《洞仙歌?輸贏成敗》書法扇面:輸贏成敗,又爭由人算。且自逍遙沒人管。奈天昏地暗,斗轉星移。風驟緊,飄渺風頭云亂。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夢里真真語真幻。同一笑,到頭萬事俱空。糊涂醉,情長計短。解不了,名疆系嗔貪。卻試問:幾時把癡心斷?
▲金庸題寫的書法扇面
之前都知道金庸的毛筆字舒展圓勁,功夫了得,那次得見真切,名不虛傳。
“我家是嚴母慈父,阿爸是王重陽”
查傳訥提到一個細節,她說,“父親是一位慈父,在我眼中他是傻爸爸!”他是否是孩子眼中的周伯通?“不!我阿爸是王重陽!”小時候,金庸以一種實踐性和摸索的方法教育孩子,會讓查傳訥管理魚池,給她一個小魚撈,發發白日夢撈撈魚。小學時他們住在北角半山,中學時住山頂道一號,那時作家倪匡去探望,看到數萬尺的花園就跟金庸笑說,你家要打電話才找到人,搬離大宅后,她和父親都住在半山,就在附近,互相照應。“父親讓我們有自己的世界,任我在花園搞東搞西,讓我在草坪上發現小昆蟲,但我媽媽卻不來這套,她又嚴又惡,啊!不是惡,是很嚴,我家是嚴母慈父。今天才明白,成就今天的查傳訥,二人對我的教育,缺一不可。”
金庸和朱玫很早就發現查傳訥想象力豐富,畫畫天分高,只是沒想過半個世紀過去,她用畫作承傳父親的武俠文學。查傳訥提到,12歲時就拜水墨名家丁衍庸為師學習國畫,后又追隨同門師兄關紹彬學習工筆和大寫意。自2007年起,查傳訥開始涉足塑彩和油畫,2010年5月,查傳訥成立個人工作室,開始獨立創作。成都商報記者還在她的畫室見到她2007年的油畫處女作。畫上一位外國女傭,沉靜、舒展。
“我幻想我是練霓裳”
成都商報記者在查傳訥畫室的桌幾上,看到兩張她3歲多拍的照片,乖巧、安靜,樣子和神態像極了金庸。她用鉛筆頭上的橡皮部分蘸上白色顏料來畫畫,用梁羽生小說《白發魔女傳》的魔女形象描繪自己眾多天馬行空的感受。她甚至有宏愿,要讓自己的余生,都竭盡全力將自己父親小說中的人物搬到油畫布上!問她何來的靈感,她說:“搞藝術創作的人,多少都享受自主,不愛他人在旁邊指指點點,你該如何表達,該表達什么,該用什么材料表達,等等,都是不需要的噪音和雜音。電影的普及,很容易讓畫家迷失方向,獨立去幻想另一個白發魔女,不容易。許多行內行外的朋友曾經說過,我筆下的人物都有固定特色,不是淚如泉涌就是熱淚盈眶,很悲慟,要么就是無奈或者無助。或許是下意識的,畫家自畫像或肖像畫多是描繪畫家當時心境的,所以不可能和照片一樣。”
▲查傳訥幼時照片
查傳訥說自己創作任何一件作品,必先經歷一個階段。“我幻想我是練霓裳(梁羽生武俠小說《白發魔女傳》中女主人公),性情中人,遇到優柔寡斷的大庸才。練霓裳感情豐富,嘴巴白里透紅,鼻子高高,大概是因為性格較愛逞強的人吧。我看來,是薄情郎令她一夜白發,如果描寫卓一航(梁羽生武俠小說《白發魔女傳》中的男主人公),他嘴角會是扁扁薄薄,然后微微顫動。練霓裳卓一航,一暑一寒、一草一楷、一狼女一掌門。道不同,不與為謀。”
只有一個金庸大俠
記者特別注意她提到小時候與金庸的相處細節,比如她小時候常粘著埋頭寫稿的父親,繞在父親身邊玩,還看著父親練習拳術。“我父親是懂武術的。”她在筆記本上畫了一個圈,再打個箭頭,就是坐標北,金庸的北丐東邪南帝西毒,就在圓圈上浮著,她把王重陽畫在中間。在金庸筆下,王重陽是中國道教全真派的創始人,是中神通,縱橫貫穿東南西北,是天下五絕之首,提倡儒釋道合一,功夫超高絕頂,智慧出塵,他腰佩長劍,風姿颯颯,飄逸豪情,雖然在金庸的武俠系列中出現不多,但在“華山論劍”一出場,就憑道家的“先天功”令人心服口服,奪得天下第一和《九陰真經》。但金庸安排這個角色,不為稱霸武林,而為化解江湖的腥風血雨,“這一切都是父親想出來的。”
▲金庸圖據東方IC
“我年紀尚小的時候,父親每天都埋頭寫小說和辦報,他把寶貴的時間都花在為你們創造一個群英俠義的世界上了。父親是我的學習榜樣,天分以外還需努力。學識不等同智慧,后者需要生活磨練。他經歷過戰亂、分離之苦,這一切,我概括之:‘只有一個金庸大俠,沒有另一個一模一樣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經歷也不一樣。’”
原計劃今年舉辦金庸主題繪畫展
“覺不覺得在我爸爸的武俠中,女人都好慘?我會用第二種方法畫女人,不畫出樣子來,有武俠feel,觀者自己想象。”——從安靜的半山家庭畫室,到跑馬地開設自己的工作室,如今查傳訥希望與人分享,希望延續父親的武俠文化。如果你能見到查傳訥的筆記本,會看到裘千尺的草圖,會看到丐幫弟子的紙本墨草圖;她說不會在面簿粘貼太多武俠系列的畫,免得畫展時沒新鮮感。
查傳訥最近幾年研究金庸武俠小說人物,創作的《丐幫幫主喬峰》肖像畫作品。圖片來源查傳訥微信朋友圈
她受訪時曾說以金庸小說作畫的人物和意境,多是水墨,自己會在2018年開辦第一個以金庸小說為主題的畫展,而且地點不在香港,會在其他地點“初試啼聲”。而現如今,父親仙逝,不知道她的計劃會否如愿實現。
查傳訥說她的金庸武俠畫構思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符號,九陰真經的符號,是大自然的符號,理論是陰陽五行,父親的小說也是以這個想出來;第二部分,是繪畫我爸爸的武俠人物和景物,這正是我與金庸武俠的關系,是我的十年大計。”
有一個細節必須要提,“你知道為何我爸爸不喜歡別人為他寫傳記?”她解答說,“他的小說就是他的平生,所以他寫完一本又一本,每本都是他的人生經歷。”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