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來禽帖》 (“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
元 錢選《林檎圖》 款識:盤簇花紅實,南熏更可人。謂云能敵暑,色映綠醪斟。吳興錢選舜舉畫并題
來禽,是書圣王羲之最愛吃的水果之一。它汁多味甜,又稱“蜜果”。古人云:“此果味甜,能來眾禽于林,故有林檎、來禽之名。”但現(xiàn)在很難確定它到底是什么水果,我們只能從前人的描繪中欣賞這種古代佳果。
王羲之愛種果樹 來禽是其中之一
王羲之愛鵝,可謂家喻戶曉,但王羲之愛種果樹,卻鮮有人知。據(jù)《晉書》記載,王羲之晚年優(yōu)游無事,在家修植桑果,每逢果樹開花結(jié)果,便“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王羲之在《十七帖》中的《胡桃帖》中也說:“吾篤喜種果,今在田里,唯以此為事。”
“篤喜種果”的王羲之,除種植當?shù)爻R姷墓麡渫猓€廣求天下佳果種苗,嘗試移植栽培。他曾寫信給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求他寄一些珍稀果樹的種子來,在自家的果園里種植。《十七帖》中的《胡桃帖》和《來禽帖》,便是此類書信。在《胡桃帖》中,王羲之說:“足下所疏,云此佳果,可為致子,當種之。此種彼胡桃皆生也……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而在《來禽帖》中,他還特地提醒周撫:“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意思是,您寄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的種子來,最好用布袋裝著,如果封在匣子里,種下去往往不能發(fā)芽。
可見王羲之對胡桃、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這幾種水果都非常喜歡。這幾種水果中,胡桃(即核桃)和櫻桃都是現(xiàn)代人所熟知的。青李,是李子的一種。日給藤,即日給,有人說是藤本植物,李時珍則認為有可能是柰。來禽,這個名稱有點怪,看起來并不像水果名。而它的真實面貌,也有點模糊不清,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一種什么樣的水果。
因名目繁多 真面目越來越模糊
來禽,在古代是“林檎”的別名。《藝文類聚》卷八七引晉郭義恭《廣志》云:“林檎似赤柰,亦名黑柰……一名來禽,言味甘熟則來禽也。”宋洪玉父也認為:“此果味甜,能來眾禽于林,故有林檎、來禽之名。”“赤柰”即赤色的“柰”,而“柰”是中國本土蘋果最早的稱呼。在古代文獻中,早在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就出現(xiàn)了“楟柰厚樸”的記載,揚雄的《蜀都賦》中也提及“杜樼栗柰”。學(xué)者多認為,這兩篇賦中的“柰”,是指從新疆傳來的綿蘋果。這種蘋果的果肉綿軟易爛,不像現(xiàn)在我們常吃的西洋蘋果那么清脆。
柰的品種也有不少,據(jù)《西京雜記》《三輔黃圖》等書記載,西漢時上林苑已栽植有白柰、紫柰、綠柰三種,到魏晉時期,又出現(xiàn)了赤柰、青柰、冬柰等品種,新疆、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是其主要產(chǎn)地。而《廣志》所說的林檎,樣子像赤柰,但顏色偏黑,故又名“黑柰”。查閱史料,林檎的栽培歷史也相當悠久,大約與柰同時。《西京雜記》稱漢武帝修建上林苑時,“群臣各獻名果異樹,有林檎十株”。《蜀都賦》在提及“杜樼栗李”后,接著又說“扶林檎,……英絡(luò)其間”。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記載證明西漢時人們已經(jīng)把柰和林檎區(qū)別開來。
兩漢時期,林檎的產(chǎn)地主要在陜西、甘肅、四川一帶。至魏晉時期,林檎的栽培范圍已擴大到南方,王羲之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通過移植嘗到了來禽的美味。到了宋代,林檎出現(xiàn)了很多新品種。據(jù)周師厚《洛陽花木記》記載:“林檎之別有六:蜜林檎、花紅林檎、水林檎、金林檎、棵林檎、轉(zhuǎn)身林檎。”而杭州一帶的人習(xí)慣稱林檎為“花紅”,此外,林檎還有“蜜果”“文林郎果”“冷金丹”等別名。明清以降,林檎的變種更多,如山東有甘、酢兩種林檎,此外還有紅子、秋子、檳子、半夏果子、冬果、沙果等品種。在廣東,珠三角一帶則把鳳眼果稱為林檎,而潮汕人口中的林檎,實際上是指番荔枝。由于名目繁多,使古代林檎的真面目變得越來越模糊。
林檎花在古代相當有名
上文說過,古代的林檎,形似柰卻非柰,在西漢時人們已將二者區(qū)別開來。南朝陶弘景說:”林檎相似(柰)而小。”五代南唐人陳仕良曾將柰、林檎及楸子三種相類似的植物進行對比,他說:“此有三種:‘大長者為柰,圓者林檎,小者味澀為梣,秋熟,一名楸子。’”均表明古代林檎的果實比柰小,為圓形。李時珍也說:“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又說:“林檎,即柰之小而圓者也。其味酢者,即楸子也。其類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黑色者似紫柰,有冬月再實者。”
明人王象晉的《群芳譜》則認為,林檎有可能是柰樹與其他果樹的嫁接雜交品種。他說:“(林檎)生渤海間,以柰樹搏接。”這種觀點得到現(xiàn)代學(xué)者的認同,有學(xué)者認為,古代林檎可能是綿蘋果與山荊子的雜交后代,林檎與山荊子再雜交就產(chǎn)生了楸子。此外,《群芳譜》還描述了林檎的花期、花色和果期:“二月開粉紅花。”其果實則于“六七月熟。”
林檎花在古代還相當有名。在《花經(jīng)》中,它位列“四品六命”,品級比桃花、海棠、凌霄、山茶等還高。《三柳軒雜識》稱它為“靚客”,其花姿的美麗可見一斑。在唐代,林檎花又名“月臨花”。元稹有《月臨花》詩云:“凌風(fēng)飏飏花,透影朧朧月。巫峽隔波云,姑峰漏霞雪。鏡均嬌面粉,燈泛高籠纈。夜久清露多,啼珠墜還結(jié)。”形容林檎花如朦朧月影、姑峰霞雪、少女粉面。鄭谷的《水林檎花》詩,用“笑擬春無力,妝濃酒漸醺”形容林檎的花姿和花色。宋人陳與義的《來禽花》詩,描寫來禽花“昨夜胭脂今日雪”,透露出來禽花初開時是粉紅,至盛開時花色轉(zhuǎn)為白色。
要了解林檎的真面目 離不開寫實花鳥畫
文字的描述和詩歌的形容即使再準確再傳神,依然是抽象的。要了解林檎的真面目,無論是林檎果和林檎花,還是離不開古代的寫實花鳥畫。宋代畫家林椿有一幅《果熟來禽圖》,圖中枝葉果實的陰陽向背、鳥的結(jié)構(gòu)姿態(tài),都描繪得非常準確,畫面靜中有動,生趣十足。圖中的小鳥,是棕頭鴉雀。圖中的林檎,樹葉已泛黃,果實已熟透,都有被蟲子蝕咬過的痕跡。從圖中可以看出,林檎果有點像蘋果。另一幅較寫實的林檎果圖,是元代著名畫家錢選的《林檎圖》。圖中的林檎果,為圓形,青中帶紅,尚未熟透。
至于林檎花的模樣,可從錢選的《來禽梔子圖》和《八花圖》中找到真實的寫照。這兩幅圖中的林禽花,有極高的相似度,其形態(tài)幾乎一模一樣,畫法也一樣,非常寫實。從圖中可以看出,林禽花的花苞是粉紅的,盛開后,花開五瓣,花色變?yōu)榘字袔Х刍蚣儼祝c陳與義“昨夜胭脂今日雪”的描述完全相符。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wǎng)”文章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wǎng)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