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李可染的人物畫之路為什么剛開始就終結

   2016-05-11 09:18:00   瀏覽數:

父親去世二十五年后,李庚才看到曾經在父親創作生涯中留下重要位置的速寫稿。位于北京大興區的李可染畫院,有著父親李可染曾經想要積極融入新社會的 寫照。今日的大興區早已經成為地價高達數萬元的城市,但在六十五年前,李可染曾經和當時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一起到小紅門、龍爪樹村等參加新中國土改,并有 繪畫寫生、紀實、記事,先后繪制了21幅宣傳畫,之后才有了我們知道的《新分黃牛牽到家》等重要作品。

李可染創作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批珍貴手稿首次面世

  “在西紅門鎮,父親李可染和蔣兆和等先生進行了建國第一次文化突破的創作,這批手稿就是其中重要的記錄?!崩罡谡劶暗礁赣H這批手稿的面世時說道,很欣慰母親鄒佩珠能夠在離世前看到這批作品。

  李 可染的一生處于社會動態和變革之中,在20世紀初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他的藝術發展始終伴隨時代進程的節奏,不斷調整以適應時代和藝術發展的需 要。只是在李可染藝術創作的長河中,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山水大師的高峰,但是當我們把李可染的藝術創作從頭來看,重新去梳理李可染的創作生涯,《韶山》、 《萬山紅遍》等只是他的山水畫中的重要代表作,未曾面世的《白毛女》劇情速寫稿等則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李可染,尤其是一個曾經想要走人物創作路線的 李可染。

  正在李可染畫院展出的“千難一易——李可染速寫作品展”,150余幅從未完整面世的遺存畫稿,展示了李可染在寫真、臨摹、速寫、水彩等西方繪畫技藝方面鮮為人知的扎實功力,也讓人重新認識這樣一位山水大師身份之外的藝術家。

  開啟遺存畫稿后的李可染藝術之路

  “這批第一次面世的李可染手稿,從時間段來看,這批畫稿的創作時間從建國初到文革前,最早的距今已六七十年,稿紙都已泛黃,個別還有殘損。主要是人物、動物和山水,其中尤以人物最為豐富?!崩羁扇井嬙貉芯繂T張忠義告訴記者這批速寫稿基本狀況。

  其中包括黑白與彩色素描人像10幅左右;《白毛女》劇情速寫34幅;土改速寫8幅;歡迎解放軍、抓農業生產、搞建設素描稿25幅;工農勞模游北海大會全稿21幅、鼓足干勁畫稿2幅、婁山關局部畫稿6幅以及其他素描和水彩畫等共計150余幅。

  展覽現場最讓筆者震撼的還是一組《白毛女》劇情速寫稿,根據畫稿上的文字記載可知,李可染是在戲劇演出期間,在劇場熄燈的情況下默寫而成的,其難度可想而知。

  其 實早在李可染童年時就酷愛戲曲人物的繪畫,后來16歲的李可染考入到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師范科,學習圖畫和手工,也正是在上海期間,才得以看到吳昌碩等人的 真跡,后受到康有為關于唐宋繪畫的啟發,更加集中精力在傳統中國畫的創作中,并且在畢業創作中以其王石谷派細筆山水中堂獲得第一名,并且得到當時校長劉海 粟的題跋。

中年時期的李可染與鄒佩珠

  這樣的一條中國傳統唐宋繪畫的學習創作之路,以傳統中國畫來看是極為正統的學習,一直到1929年,李可染考上當時的杭州國立藝專藝術研究部研究生,好巧不巧的是,他的老師就是當時深受西畫影響的林風眠,以及林風眠從法國青睞的油畫家克羅多,這一時期的李可染的繪畫學習以素描和油畫為主,同時自修國畫。

  后 來由于受到當時環境的影響,李可染被迫離開學校回到家鄉徐州,并且于1932年在徐州舉辦了個人的第一次畫展,當時還是以油畫創作的作品為主。此后的數十 年時間中,李可染創作了大量抗日戰爭的宣傳畫,和同時期的有志青年一起,進行了很多愛國宣傳活動,而再次正統的創作中國畫則是開始于1942年。

  1946年李可染到北平藝術??茖W校任教,就是在北京拜齊白石為師,成就一代大家。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李可染已經成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山水畫)副教授,并且積極投身于當時的大建設中去,這才有了今天首次完整展出的這一時期的速寫手稿。

李可染素描手稿《鼓足干勁》

  “這批手稿中,現在已經知道的畫稿成品被美術機構收藏或者正式出版過的有5件,分別是《新分黃牛牽到家》收藏在中國美術館、《工農勞模游北海大會》、《韶山》、《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和《婁山關》。其中《韶山》更是在后來的拍賣中以1.24億元成交?!睆堉伊x對記者說道。

  同 時這批畫稿中也有李可染稍晚時期的風景山水的寫生畫稿,從這些畫稿中能夠窺探到他日后在每一幅山水畫創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婁山關》局部的寫生稿。“可以 看到李可染從鉛筆畫稿到色彩稿的演變過程,這些風景山水的寫生稿都是根據他的愛好、興趣和感受,選擇自己最想畫的那部分景色進行分部創作的”。

  雖然李可染這一時期嘗試進行人物畫的創作,但是并未放棄山水畫的創作,1954年李可染與張仃等人一起到浙江、安徽等地區寫生,從此就開啟了李可染中國畫創作勤奮的一生。

李可染素描手稿《咱們有了新土地》

  “但 是我還是很驚喜于這些手稿的發現,不僅讓我們觸碰到了60年前新中國土地上歷史性的一幕,而且也讓我們觸碰到了李可染在那樣一個新舊交替時期的心路歷程。 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當時李可染想走另外一條藝術道路,但是這條藝術道路我們從今天李可染以后的藝術實踐看,他并沒有怎么繼續走下去,那是什么 原因,在當時他要畫這些作品?在畫的時候李可染的追求是什么?如果說時代環境讓李可染當時決定要這么去畫,又是什么樣的環境和歷史條件讓李可染又終止了這 樣的藝術道路而轉向了山水畫的革新?”李可染畫院副院長王魯湘對于這一特殊時期的李可染的創作充滿好奇。

  從開始就結束的人物畫創作

  如 果談到李可染在不同時期的變革,其實也是這一時期藝術家的普遍性選擇。李可染畫院副院長劉曦林談到,在新中國建立之前的頻繁政治運動中,藝術家充滿熱情投 入到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去,被分配到各種政治運動中去學習、鍛煉和思考繪畫,這個是時代的藝術現象。這個現象是時代對于藝術家的要求,藝術家怎么樣適應時代 做出巨大的努力,現在看來有些是符合藝術規律,有些是不符合藝術規律的。

  1950年代的李可染其實是困惑的,作為自由畫家的李可染和作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是兩種不同的身份。這種困惑體現在人物和山水的選擇,以及山水畫創作的寫生困惑期。

  “李可染的這批手稿,在某種意義上是一部分作為美院教師的作品,但也有一部分是作為當時李可染想從1949年以前自由創作的李可染變成可以為新中國接受的李可染的一部分歷程的東西?!蓖豸斚嬲f道。

  1949 年以前的李可染是傳統的書齋畫家,不是社會畫家,他畫了很多和人民大眾沒有關系的古裝人物,以及和寫生沒有關系的意筆山水,但是到新中國成立之后,這種創 作方法和路徑被新時代所接受了,需要重新改革和選擇了,這批畫稿中的“土改”題材和“白毛女”系列就是李可染想要被新社會所接受的種種努力,不畫古代的侍 女和士大夫了,改畫工農兵和白毛女了?!斑@對于李可染而言,這個時期特別想要畫一組主題性的繪畫,這個是絕對革命的”。

  作為當時階級斗爭的教材,“白毛女”是所有的知識分子藝術家都必須要看的,李可染也不例外,他看了十遍的“白毛女”演出,用畫筆去表現這么一位充滿革命精神的舞臺形象的女性,在當時看來也是“保險”的。

李可染畫筆下的“白毛女”形象

  “在黑燈瞎火的劇院里,李可染去看這些舞臺形象,現場畫速寫,還有一些舞臺下的農村形象,從今天的34幅《白毛女》速寫來看,當時這個題材李可染是有一個宏大的史詩的構思”。王魯湘說道。

  但是為什么最終沒有成型?說來也是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趣聞。

  “一 出筆的李可染就蒙頭轉向了,鄒佩珠曾經回憶到,當時楊白勞給喜兒扎頭繩的畫面受到了批判,被認為是丑化勞動人民的,這一下子把李可染打悶了,不敢再往下畫 了,所以在速寫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宏大的構思就沒有繼續下去了”。(注:后經李可染女兒李珠證實,李可染有一系列白毛女題材的作品創作,并曾經在 2007年進行過展出。)

  這一悶棍不僅把“白毛女”題材的大構思打掉了,也破滅了李可染想從事人物畫的愿望。

李可染素描手稿《新分黃牛牽到家》

  除 了“白毛女”之外,李可染在這一時期還是留下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其中“土改”題材的作品是李可染相對比較成功的主題性人物畫的作品,并且在當時獲 得了文化部的獎項?,F在我們知道的李可染代表作品《新分黃牛牽到家》,其創作手稿也在這批被發現的手稿中,和最后的成品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畫面中的孩 童、老農以及大黃牛都基本上保持了畫稿里的狀態。

  另外,《工農勞模游北海大會》是一幅既寫實又寫情的畫作,而且每一個畫稿,一個人一段風 景李可染都做了精心勾畫,特別對游園人物的神情做了處理,以及牌樓上的毛主席像的鉛筆素描極為端莊肅穆。而就西畫素描的功力而言,其中的兩幅人物頭像則更 加具有代表性。李可染用幾個線條的明暗變化把男子的肌肉質感和生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李可染與他的時代:為“何”而畫?

  作為自由藝術家的李可染在“放棄”了人物畫創作的構思之后,進入了長達兩年的沉寂期,不知道干什么的李可染在張仃先生的“政治保證”之下,才開始轉向山水寫生。

李可染在寫生中

  50年代李可染曾經三次大規模的出去寫生,1954年李可染首次與張仃等人長途寫生,1956年李可染再次歷時八個月長途寫生,1959年又去到桂林寫生等,但是三次大規模的寫生,都面臨著一個“對景寫生”的問題。

  “李 可染特別的困惑,如果這么畫下去永遠達不到古人的水平,古人的山水畫講究的是意境而不是景色,是和當時的詩詞、哲學、世界觀等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但是由 于當時我們是一種寫實主義的繪畫觀,一大批出去寫生的畫家都是一個個景,沒法和山水相比的?!蓖豸斚嬖谡劦疆敃r李可染山水畫創作的困惑時說道。

  但在當時所謂的山水并無古人的意境,在所謂的大煉鋼鐵的時代中,如何能夠脫離這種束縛,這是作為畫家的李可染在思考的。

  在 2015年中國嘉德舉辦的“河山色染——繪出新中國”展覽中,包括李可染的老師林風眠甚至都創作過大煉鋼鐵的勞動人民形象,以及后來我們看到的各種以紅色 題材為主的畫家作品。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時期中,畫家的創作開始得以區分和凸顯,相當一部分的畫家繼續延續紅色題材的傳統創作,但是李可染、傅抱石等畫家 則是十分“聰明”的選擇了另外一條紅色道路。

  “李可染并不想要畫所謂的大建設中的政治山水畫的意境,但是中國詩詞中理解的意境,在當時的 政治環境中是否也可以,李可染沒有辦法回答也不知道該怎么畫,所以他開始寫文章思考,并且給學生講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問題。”王魯湘說,受困于當時的政治環 境,李可染在思考如何去體現中國山水畫中的傳統詩詞意境。

  和傅抱石不斷的創作“毛主席詩意圖”的選擇幾乎一致,1959年,毛澤東詩詞開始整理發表,可以說是這個詩詞發表救了一批中國山水畫的藝術家,也解決了李可染一直困惑的“對景寫生”的問題。

李可染《韶山》141.5×243cm 1974年作1.24億元成交

  “這 些藝術家突然從毛澤東詩詞中找到了把中國山水畫從50年代的寫生寫景一躍而為寫實寫境,其實是為畫家找到了一個政治保護傘,所以大家發瘋似的去畫毛澤東詩 詞,才有了后來的李可染的《長征》,一系列的寫長征的詩里頭包括婁山關、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八個字給李可染很多靈感,反復的畫這些東西,然后由景變成的 境”。王魯湘總結道。

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頁1964年作2.3億元

  那這個時候,李可染顯然已經進入了王維詩詞中的意境,同時在“政治保護”下,又能夠大膽的進行藝術創作,這就有了后面很黑的畫面。

李可染《長征》96×146.5cm 1959年作1.07億元成交

  回 頭來看今天拍賣市場中的天價作品,比如傅抱石創作與1964-1965年間的《毛主席詩意》冊頁以2.3億元成交;有五幅超過億元成交的李可染作品,分別 是創作與1959年的《長征》以1.07億元成交,創作與1964年間的兩幅尺寸不同《萬山紅遍》以2.93億元和1.84億元成交,創作于1974年的 《韶山》以1.24億元成交,創作于1976年的《井岡山》以1.26億元成交等,均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一個畫家的藝術道路選擇,以及 和他所處的時代的關系,有主動的,有被動的,有無奈的,也有非常智慧的自我保護和選擇,李可染經歷了其中的選擇,在自我的修養中,最終成為一代大師,今天 的這批手稿首先是給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李可染,更重要的是啟發我們在藝術道路上的探索和追求。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