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王堅:
連環畫泰斗劉繼卣1956年創作的《鬧天宮》組畫,已成一個時代深刻的美術記憶;著名畫家黃永玉設計的1980年猴年郵票,已成郵票史上的經典,時隔36年再創作猴年郵票,仍然洛陽紙貴……在當代,美猴王時常出沒于諸多藝術家的畫面,并呈現出與以往時代相異的審美風致。同時,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王堅擇取四張名家名作,為讀者詳解其藝術特色。
劉繼卣《鬧天宮》刮起美猴王風
1956年,劉繼卣創作的《鬧天宮》組畫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以年畫的形式在全國大量發行,在社會中迅疾刮起一股“美猴王”風。這組畫中的孫悟空既有美猴王的靈氣,又有齊天大圣的威嚴,還有猴王桀驁不馴的野性,藝術上從造型、線條、色彩、人物的情緒到面部猴、神、人三者的結合,都堪稱出類拔萃之作。時至今日,《鬧天宮》在動漫界、美術界的影響仍在延續。
說起猴票,集郵愛好者首先想到的一定是1980年原郵電部發行的庚申年猴票。這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張生肖郵票,其背景為紅色,圖案是由著名畫家黃永玉繪制的金絲猴。如今,這套郵票已成為收藏市場上的珍品,單枚郵票身價破萬元。時隔36年之后,黃永玉再執畫筆,為即將到來的丙申猴年設計了一套猴票,作為中國郵政第四輪生肖郵票的開篇之作,甫一面世,便被熱搶。
除此之外,孫其峰、范曾等諸多著名國畫家將筆墨傾情奉送給猿猴,其筆下猴形象無不靈性十足、詼諧可人。還有一些畫家專門畫猴,在猴題材上不遺余力開拓藝術的更多可能性。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徐培晨專注畫猴,繼承發揚了寄興寫意的傳統,并融入現代人與自然關系的新感悟和新思考,創造了猿猴世界的無限風情,令人耳目一新。
嶺南畫壇從來就不缺畫猴高手
值得一提的是,嶺南畫壇從來不缺畫猴高手。據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梁江介紹,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都有畫猴的經歷,尤其是高奇峰,更是對猴題材格外青睞。其筆下的猿猴充滿生氣,他善于把傳統的筆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畫中的特殊技巧,運用于對猴子的描繪,達到形體逼真而又生氣勃勃的效果,構成了雄偉兼秀美的獨特風格。
到了第二代嶺南畫派,趙少昂、楊善深、黎雄才也曾畫過猴。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王堅看來,這些嶺南畫派的藝術家不同于古代藝術家的是,注重寫生,所畫的猴形神兼備,動態逼真。
除此之外,據梁江介紹,著名漫畫家廖冰兄也不止一次畫過猴,以寄托吉祥之意。而在正活躍的畫家群體中,方楚雄的猴畫頗受人們喜愛,其繪畫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擬人化,他筆下的猴有人情味,神態特別可愛。
在學院體系確立的大背景下,相比于以往的畫猴藝術家,當代畫人普遍重視寫生,強調對形的把握,在畫面中既呈現了大自然中的猿猴生命,也寫出了畫家自我的藝術生命。在題材方面,當代畫人的拓展更寬,畫筆下的猴多達百余種,形象各異,習性各殊,不僅豐富了視覺效果,更為畫形、寫意與傳神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繪畫的內涵上,當代畫人已不再局限于“馬上封侯”的精神寄托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猴這一題材的意義進行了更多維度的表現。
名作賞析
特邀專家:王堅 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一
趙少昂《月夜猿猴圖》
賞析:此作品為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品,是趙少昂寓居香港、藝術純熟時期的難得精品。趙氏秉承其老師高奇峰藝術追求美的精神,既重傳神,也重寫形,猿猴身上的絨毛不但極具質感,還隱約感受得到體溫,用山馬筆寫的枯藤巧借“飛白”,入木三分。不過畫家并不是表達世俗“好意頭”,而是寫畫家自作的一首詩之意境:“無端天半起秋聲,浪打江陵怒不平。入眼每蒙千里夢,怕聽猿叫落荒城”。
二
楊善深《樹上孤猴圖》
賞析:此作品為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品,是楊善深晚年(86歲)藝術上爐火純青的一幅得意之作。畫家筆墨簡淡,筆簡而意濃,意會到即止,惜色如金,惜墨如金,以少勝多,顯示出一位大家對筆墨、顏色爐火純青的控制。古人在畫論中說“謹毛失貌”,濃墨重色用之不當亦損意,難怪蘇東坡有“絢爛之極復歸平淡”的老到之論。楊善深以平淡處理傳神達意之高妙,反映出他晚年藝術深得傳統旨趣和精髓!你看,這只安坐松樹頂的猴,其頭俯側,表情固執,目光睥睨地盯視遠方,生動地傳遞出楊內心深處的思想:“有猴不受封,長守一孤松”(作者自題畫款)。巧妙借戀于松樹頂的孤猴,表達出畫家閑雅高貴,離群獨立,不屑于官祿浮名,而向慕自然、自由自在的脫俗品格,此幅格調和藝術之高妙,恐為楊氏畫猴中之極品了。
三
劉繼卣 《齊天大圣戰神兵》
賞析:50歲以上看過《鬧天宮》連環畫的人,恐怕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連環畫壇泰斗劉繼卣,這幅畫表現齊天大圣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與包括腳踩飛火輪的哪吒在內的諸天兵神將惡斗,天兵神將被打得人仰馬翻、丟盔棄甲的情景。該畫表現出畫家善于構圖布局,人物造型精準,將手持金箍棒一棒打下來后姿態的美猴王孫悟空寫得活靈活現。劉畫場面復雜,富有情節性和動感,將什么都敢反的孫悟空精神表現無遺。
四
黃永玉《三非禮圖》
賞析:有老玩童之稱的老畫家黃永玉,早年寫只眼開只眼閉的貓頭鷹而聞名,晚年常以嬉哈游戲心態,漫畫般的手法寫國畫,此幅《三非禮圖》,亦打破傳統“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規矩,反其道言之、畫之。要知道,兩千多年來“禮”變化無常,向來猴子善模仿人嘛,執行禮的象征,豈有不公。看來老玩童心里就住著個孫悟空,故出手就反斗, 畫其敢看敢聽敢罵聲勢,以平其反。其畫漫筆寫來,真道心境也。不過用喜慶之色,恢諧生趣,哈哈,猴年宜掛廳堂。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