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繪畫藝術本不必與照相爭工

   2016-02-01 17:28:00   瀏覽數:

  劉二剛

  自說自畫

  上世紀六十年代讀毛澤東詩《登廬山》有“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后面打的是問號,有的說這是批判虛無主義,有的說是批判唯心主義,有的說不是批判,是贊賞其浪漫主義。我當時想,這些“主義”的概念與我畫畫有多少實際意義呢?我倒是很想知道這個陶令陶淵明先生。

  直到1979年,我終于在古籍書店購到了一本中華書局出版的《陶淵明集》,才翻幾頁,就愛上了這個隱士,說他隱士,其實是他四十歲以后,他已看慣了亂世,“有志不獲騁”,豈能為五斗米而折腰,于是拂袖而去,以躬耕自資,以詩酒抒懷,順其自然。他的詩當時并不為人重視,直到百年后才影響愈來愈大。尤其這篇《桃花源記》,開天辟地,竟發現了這么一個和諧的理想樂土。這要比英國托馬斯的“烏托邦”早上一千多年呢。我把文抄錄于紙上,隨身攜帶,不下讀過幾十遍,是什么情結讓我這么愛讀呢?還真說不清。

  其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文藝界正從“文藝為政治服務”、“為無產階級服務”走出來,各種文藝思潮和形式的出現,打破了多年的沉寂,令人想不到的是,社會從一個不要文化、狠批臭老九的年代,轉而又是唯學歷、文憑是舉的教條怪圈。接踵而來的是爭名奪利,錢權交易,造假詐騙,環境污染,人的道德底線和信仰已不知何在。生活怎么使我們總是有太多的無奈呢。此時,看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先生,我不禁釋然,那時他面臨的社會應該更艱難,更復雜。先從自我做起,去選擇一種適合,天空自有一片青天白云。

  在這轉型時期。我的畫畫夢如何走下去?內容與形式,創新與繼承,現實與理念等問題都考驗著各人的藝術主張。上天既然賜福我以畫畫做飯碗,盡管位卑人微,我沒有理由濫竽充數。大浪淘沙,我在當今繪畫主流之外見到了轉機,眼前的《桃花源記》,正好像“他山之石”,火花一閃,一下就打開了我繪畫創作的思路。

  繪畫藝術本不必與照相爭工。它更可以是夢幻的,超然的,返璞歸真的,某天某日暗合到了,就是緣分。你看“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好像看到了一幅幅美好圖景。

  后來我過洞庭湖,下榻桃源縣,便去尋找傳說中的“桃花源”,可惜不及陶文之萬一。石門上有聯:“誤入秦人洞;奇聞說到今”。是知文學藝術中的許多精彩世界,不必都是現實中的,畫不僅是畫,還要給人以想,使人心向往之才是它魅力之所在。于是我“自我作古”,一畫而不可止。

  如今有朋友問我:你畫中無塵、無事、無爭的快活老頭,仙境般的奇山異水,從哪來的?怎么愈畫愈來勁呢?我想說是讀書,但比我讀書多的有的是,我想說是行路,但比我行路遠的有的是,那么就應是《桃花源記》給我的靈氣了。我從《桃花源記》中找到了一種藝術語言,找到了自由、夸張、簡約的畫法,也找到了中國畫的養生之道。

  桃花源里真的可以耕田呢,不足為外人道也。

  (作者系畫家)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