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讀徐曉麗筆下的“荷”

   2013-05-02 18:04:00   瀏覽數:
讀徐曉麗筆下的“荷”
 
神州詩書畫報、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
 

 

徐曉麗參加“九味國香•書畫巨擘絲綢之路華夏文明尋根深度采風行動”

 

    第一次接觸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曉麗是從她畫筆下的“荷”開始。當我看到那由卓然而立的玉荷,塘中的濃翠欲滴的葉,飽滿豐碩的蓮蓬,和點綴于其間的鴛鴦、雁鶩、游魚構成的氤氳畫圖時,已被深深的吸引了,靈魂仿佛已游走于圖中景色,如那畫中游魚、枝頭蜻蜓般自由自在,她筆下的“荷”讓我一見鐘情。在有這般的感觸中,我覺得到她的畫作是可讀的,如詩詞、如小品散文般,在對其畫中一絲一縷的線條,濃淡相宜畫面的深入品讀中,可尋找與畫境、與畫者契合的靈魂共鳴。
 

 

徐曉麗作品“鴛鴦戲荷塘”


    品讀她眾多的荷花作品,我尤其喜愛 “鴛鴦戲荷塘”、“露滿荷塘”、“魚戲綠荷”三幅。這三副作品各有特點,“鴛鴦戲荷塘”,三兩株荷花在大片荷叢的襯托下,或嬌艷盛開、或含苞未放、或花殘風韻存,一對鴛鴦在荷葉遮蔽下嬉戲游水,其親昵的神態羨煞多少戀人;“露滿荷塘”,葉子如綠錦團簇,雨后荷花亭亭玉立,兩只水鳥允吸著荷葉上的露珠,如飲瓊漿,閑適愜意之感油然而生;“魚戲綠荷”,整體上雖然荷與游魚的比例較大,但碩大的荷葉如撐在水中的一把大傘,游魚嬉戲于“傘下”,悠然自得,又顯的無比和諧自然。這三幅作品的創作,在主體物象中點綴以鴛鴦、水鳥、游魚有畫龍點睛之妙,更是畫家透過畫面追求沉靜婉約、自然和諧精神的表達。畫家將內心安置于寧靜自然地荷叢中,她的精神訴求自然折射其中,女性細膩、安靜的特有觀察視角一覽無余。在徐曉麗的眼中,荷的千姿百態中蘊含著千言萬語。荷之初開,如新生希望;荷之繁盛,似勃勃生機;殘荷落葉,是滄桑磨難。多年品荷、畫荷,徐曉麗不曾厭倦反而愈加癡迷。
 

 

徐曉麗作品“露滿荷塘”


    初次見到徐曉麗老師是在前不久結束的“九味國香•書畫巨擘絲綢之路華夏文明尋根深度采風行動”的采風活動中,作為隨隊記者在旅途中與徐老師聊了很多。她告訴我,畫荷花最初緣于2004年一個偶然赴四川的機會,在成都的荷花池,看到那一池荷花在碧綠的荷葉間隨微風搖曳,荷香撲鼻,那種情景以及那種無以言表的美感深深的震撼了她的心靈。從那時起,開始嘗試著用手中的畫筆去勾勒荷花的姿態,把荷花最動人的一面展現給觀者。

 

 

徐曉麗作品“魚戲綠荷”

 

    誠然,在中國繪畫史上,出現過很多的畫“荷”名家巨匠,如元代的王冕、清代的八大山人,再諸如近代的潘天壽、齊白石都有“荷作”。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體系里荷花是一個古老的題材,無論是在詩詞,還是在繪畫中,都被賦予了出塵離染,清潔無瑕的高潔品格。荷花在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豐興的預兆,在佛教中更是圣潔的象征。若要在這樣一個傳承千年的繪畫物象上,畫出新意、畫出個性,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其困難可想而知。然而唯有迎難而上,才可以推陳出新,畫出屬于自己的“荷”,徐曉麗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將近十年的各地荷塘寫生中,在畫荷構圖、技法的不斷嘗試中,她的畫筆不停的馳騁在畫荷的道路上。而今,終于創出了令同道觀之耳目一新,令觀者眼前豁然一亮的屬于這個新時代女性畫家的新面貌荷作。

    繪畫實踐中,她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融入具有自己個性特色的一些因素,進而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繪畫藝術語言。構圖上,結合了現代構成的一些美的原素,又加入了傳統中國畫花鳥的構圖模式,成就了現在的圖畫模式;技法上將瀟灑的粗筆寫意與精致的工筆勾勒融入一爐,完美結合,粗與細,濃與淡,相容相承,渾然一體;用色上,以大片的綠為主,視覺上逐漸由濃轉淡、或由淡轉濃,其中營造的朦朧之感極具和諧之美。

    譬如她的《荷塘系列》的畫作,在構圖上采用突破傳統的“斜角”構圖,在暈染中則運用工筆的方法,既有濃潑淡、淡潑濃,又有色潑墨、墨潑色,荷葉、荷桿以苦綠染色,以石綠烘托,在她筆下的荷花雖嬌柔但不媚俗,畫出了荷花的品格與風骨。再如《秋荷系列》,整幅畫作綠色色調中,置于前景的荷桿、蓮蓬將視覺推出去,逐漸淡化,讓人豁然開朗。徐曉麗筆下的荷花,在表現荷花的高潔中,力圖追求“工而不工”“寫而非寫”“工中帶寫”“寫中有工”的效果與技法。在用色上也大膽、從容,畫的雖然是秋天的殘荷,但通過光暈效果,卻使人感到一種殘荷的秀美,透過這片荷桿更能體現畫面對希望、收獲的表達。

    讀徐曉麗的荷作品,還隱隱可見工藝設計美的影子,將主要物象荷叢、魚雁、蟲雀置于畫面視覺中心位置,近景、遠景均做虛化處理。觀眾的視線延伸到哪里,哪里就在觀眾眼中,可謂“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覺效果良好。這也是她的荷花吸引我,吸引眾多觀眾的重要原因,在傳統題材中融入現代工藝美學的技法和理念,在傳統中國畫的視覺效果上,又給了觀者一個全新的展示,在追逐荷的蹤跡中,融入了自己特有的藝術語言。

   “見自己、見自然、見眾生”,我自認為,畫畫的人總要走過這三個階段。徐曉麗在自己的逐“荷”歷程中,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但在藝術追求上,她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畫家,她仍然奮力前行,不斷地追求、開創一片自己的繪畫新天地,我們期盼她能在為畫藝道路上 “見自己、見自然、見眾生”。
 
    徐曉麗,哈爾濱人,1982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系,曾任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書籍裝幀藝委會委員,黑龍江省書籍裝幀藝委會委員,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客座教授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熱門文章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