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
他是南方人,但他氣勢磅礴、黑重渾厚的筆墨,排比式的、咄咄逼人的筆觸所呈現的山水,很難讓人想象這是出自南方人之手。他在數十年的中國山水畫的研習中,力圖追求中國山水的正途與法度。他的山水畫近作中,將北方山水的“鐵馬秋風塞上”,和南方山水的“杏花春雨江南”熔于一爐,用筆墨上的“干裂秋風”,“潤含春雨”將南北山水整合。在當代山水畫的探索創新中,他主張師法古人,力求作品有“古意”,追求作品的壯美雄渾。他就是成功美術館“美麗中國•湖北國畫院學術邀請展”參展畫家胡學武。

胡學武山水作品 四尺斗方 價格協商
記者:您通過傳統大寫意的方法塑造山水,以一些粗疏線條來呈現山水,給我們一種氣勢磅礴狂放不羈的獨特藝術美感,您是怎么把這種氣勢融入到您的創作中的?
胡學武: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個性風格,風格是畫家思想主張的體現,也是藝術價值的體現,我之所以,以一此大寫意的粗疏的線條來呈現山水,這源于我對中國畫的理解。我們中國畫區別于其它畫種的最大特征,就是寫意性和書寫性。中國畫幾千年來沒衰退,靠的就是這個寫意性,它是中國畫的藝術觀、創作觀,中國畫幾千年來沒變種、靠的就是這個遺傳基因,文化內涵、藝術精神。我認為中國畫是線的藝術,是筆墨的藝術,是黑白的藝術,無線不成中國畫。中國筆墨藝術之大法,當以線的生命狀態定之,只要線條在湧動,作品就有生命。一幅中國畫如果沒有線條的存在,就如同人沒有了呼息。所以,中國畫的“本”就是筆墨,中國畫的“源”就是寫意,這就是我們中國畫的本源。這就是我一直熱中于用線條用筆墨表現山水的緣故。
可以說,在藝術的園地里,精神是土壤、文化是根須、藝術是叢林,筆墨精神就是果實。

胡學武山水作品 四尺斗方 價格協商
記者:對于此次湖北國畫院眾多的畫家到蘭州參加成功美術館舉辦的展覽,您覺得對于湖北國畫院來說會有什么樣的意義?
胡學武:此次來甘肅舉辦展覽,對湖北國畫院的藝術發展意義深遠。這要從中國畫的歷史任務來談:中國畫歷史任務一是向內求索;二是對外交流。向內求索就是挖掘、研究傳統文化,在傳統中求索,在實踐中創新,在傳承中推陳出新。對外交流就是體現本土藝術,弘揚民族文化,融化外來藝術。這也就是我們湖北國畫院的宗旨:傳承、創新、國風、楚韻。推動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重點在交流。不交流就不能體現楚韻,不交流就不能弘揚國風,只有更好地交流,才有更大的發展。我們湖北地處中原,九省通渠,有長江文明、荊楚文化的孕育滋養,你們甘肅地處西部,有黃河文明、敦煌文化的厚重輝煌。我們兩省的文化交流,對于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有深遠意義的。這為我們兩省文化對國際交流,提供了民族文化的基礎。而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弘揚了民族文化,就弘揚了民族精神。我相信此次甘肅之行一定是我們攜手走出國門的良好開端。
胡學武:1963年生于湖北武漢。畢業于武漢市城市建設學院,結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現為湖北國畫院專業畫家,湖北省書畫研究會理事。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美展并獲獎,先后在武漢、煙臺、大連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刊于《中國畫》、《中國畫研究》、《國畫經典》,出版有《胡學武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