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馬學智書法作品 136cmx68cm 價格:協商
馬學智的書法作品,練達、穩健的用筆中又顯縱逸遲滯。那不溫不火的提按,似有一種“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之感。近幾年,馬學智的書法方向主攻草書,在他看來,草書在諸字體中,是最能激蕩自己情懷的表現形式。
采訪者:汪利利
受訪者:馬學智
采訪時間:2012年12月3日
記者:書法是空間藝術,對于線條和結構的關系,有人說線條為上,有人說結構為上,您怎樣看?
馬學智:書法藝術最直觀的形式要素為線條。以線構(漢字之形)形成結構空間。書法在構架過程中形成時間,在時間的展開過程中形成空間,兩者互為因果。與自然的立體空間不同的是書法以“漢字”為依托的,書法藝術不能脫離漢字,脫離開了漢字,就不能稱之為藝術了。所以,不管是書法藝術的筆墨線條,還是結構章法,都不能再現客觀世界某個對象,只是以主觀的形式概括象征客觀世界某個對象,是“意象”,而不是“具象”。因此,書法藝術中的表現性越豐富、越生動,其再現性就越豐滿、越多樣。可見書法藝術中線條和結構的雙重性是以表現為主,再現為輔,相得益彰的。
記者:俗話說“字如其人”,您是怎么看“書品”與“人品”的統一關系?
馬學智:“書品”與“人品”是相輔相成的一種關系。中國自古以來就提倡“道德修養”,書法藝術在不斷的發展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學識修養”。有一句話說得好“醉酒易詩,品高得書”,意思是書法與人的關系無往不在,人品、書品是相得益彰的。因此,有人曾提出:“書為心畫”的理論,說明了“以書喻人”,南朝書家袁昂直接創造了“以書品人”的方法,并且深刻地揭示了書法與人品的關系,包括“精神、氣度、品位、格調、胸襟”。古人曾有:“勿欺數行尺牘,即表三種人身”的書評,他不僅僅是表達了尺牘與書寫者的親密關系,而且是書法作為人格與生命深層關照的性質。
記者:馬老師您學習、研究、創作書法這些年,你認為書法創作最重要的精髓是什么?
馬學智:把自己不斷學習、研究中積累下來的好的東西在創作中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把書法最“本質的東西”通過自己的學習積淀,通過自己的理解用筆墨表達出來。書法的精髓就是反映個人的積淀和修養、品性等一些內在的因素。所以書家們要想自覺地達到自然、天人合一的藝術效果,就得通過理論來進行總結和提高,不斷地在傳統藝術中取其精華,使自己的積累一步步深化,一步步趨向嫻熟和精粹,從而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校對:馮宜玉)
延伸閱讀——
馬學智:字雪之,男,回族,寧夏銀川人,1946年2月生,自幼酷愛書法,后從師劉正謙。真書學唐楷,隸書學《史晨碑》,主攻行草取法“二王”,并得力于宋代蘇、黃、米三家,涉獵明清祝允明、王鐸、劉墉、何紹基諸家,所作用筆大膽練達,穩健流便。作品入選全國第二、三屆書法篆刻展覽,河南“國際書法作品展覽”,“全國回族區域書法作品展覽”等,被浙江圖書館、煙臺博物館及多處風景名勝區收藏或被勒石,在多家專業報刊發表或被收入《楹聯集翰》等。政協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六、七、八屆委員會委員,獲2002年中國書協“德藝雙馨會員”稱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寧夏自治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寧夏文史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