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從傳統中來 到創新中去----中書協理事劉洪彪訪談

   2012-05-15 09:35:00   瀏覽數:

閱讀神州詩書畫報

 

前言:劉洪彪認為,書法家不應該只是一個寫字匠,抄一輩子古人、他人的詩文,更不能淪落為江湖藝人、街頭把式,而要有自己的思想。在書法形式創新方面,劉洪彪提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理念——展廳是件大作品。書法,是高貴的、高級的、高雅的,不應該其擁擠,要讓書法作品在一個舒適的環境里得到她應有的尊重。于是,他從策展、布展改革開始,探索一條打造書法展覽整體形象、提高書法藝術文化品位的路子。他還提出一個大膽的口號:“為書法穿盛裝,讓書法住別墅”。

 
5月5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劉洪彪一行,應邀參觀成功美術館近期書畫作品展覽,并接受了《神州詩書畫報》記者的采訪,暢談了自己一些藝術觀點。
 
采訪人:李霞
受訪人:劉洪彪
采訪時間:5月5日
采訪地點:成功美術館
 

采訪

 

記者:您提出的“為書法穿盛裝,讓書法住別墅”很有意思,也是一個十分新奇的比喻,您能就此談一下您的看法嗎?
劉洪彪:我提出“為書法穿盛裝,讓書法住別墅”,這個“盛裝”和“別墅”是一個比喻。是說書法作品應該有一個好的外觀,有一個好的品相,不能那么寒酸,不能那么小家子氣。因為書法是高貴的、高級的、高雅的,所以不能虧待了她。我的這個提法,并不是平白無故的,是有原因的。若干年前,書法展覽開始盛行,尤其在京城,展覽一直都不斷。但是,細看展覽,發現都是同一模式:書法作品形式不一,大小不同,都是把整個展廳掛得滿滿當當,給人的感覺是在超市或是地攤上擺好的物品。我認為,書法不應該是這樣一個狀態。在古代,書法是高貴的,是高雅的。古代書法家,都是皇帝、將軍、政治家、文豪,那些人都是具有高度文化素養、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作品,才可以成為經典。書法展覽要是搞成類似于擺地攤的狀態,對書法是一種褻瀆。所以,長期以來,我都在思索如何去改變這種現實。我提出了“為書法穿盛裝,讓書法住別墅”這一理念。“穿盛裝”就是要給書法作品穿上好衣服,改變陳舊的裝裱方式,讓它有時代感,有現代審美意趣,能夠融入到現代的建筑。舊式裝裱適合在四合院、大雜院里張掛,但與現代化的美術館卻實不相稱。“住別墅”是什么意思呢?通常的書法展覽,作品密密麻麻掛滿一墻,就像是筒子樓的住戶,一個挨一個,擁擠不堪。觀賞一件書法作品時,其他的作品也擁過來湊熱鬧,會影響欣賞者的視覺,讓人審美疲勞,讓人煩燥。什么是別墅?別墅是前面有庭院后面有花園,樓間距離比較寬,通風,透氣,有陽光,有草木。書法展覽也應該這樣。展廳墻上的作品最好是有一定的距離,不要互相干擾,用眼睛的余光基本上看不到周圍的作品,可以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欣賞每一件作品,這樣才能對書法有足夠的尊重。咱們看西方的美術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一面墻上只有一兩幅作品,看上去十分高貴,有一個很好的審美環境。書法為什么不能做到呢?我提出這一觀點,是想讓書法在一個優美而寬松的環境中,去展示它的藝術魅力。正是基于這些思考,我后來又喊出了“展廳是件大作品”的口號,進行了一系列書法展覽的藝術策劃、裝置設計實驗與探索。
 

暢談藝術觀點


記者:您是軍人出身,軍人的內在氣質會不會體現在作品當中?
劉洪彪:有句話說得對,“字如其人”。的確,一個人的藝術表現,與他的性格、氣質、學養、閱歷都有著直接關系。書法的墨跡,實質上是書法家內心的外化,是精神的跡化。精神是無形的,但是,將其寫在紙上,就留下了痕跡,成了書法家精神的外在表現。書法,是書家的“心電圖”。所以,人的內心是怎樣的氣度,就會體現在作品里面。一般意義上,軍人,有著剛強、堅毅、果斷的氣質。如果我不是軍人,我想我的書風也會是這樣的,因為我的性格里有許多契合軍人特質的東西。從小到大,我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八歲喪父,長子為父,15歲下井挖煤,20歲從軍,24歲胃穿孔……生活給了我很多,造就了我堅毅、果敢的性格,而這些都會體現在作品當中。我還是那句話,“字如其人”。

記者:草書給人的感覺是比較飄逸,您主要從事草書的創作,那草書中的飄逸一般是否是用“飛白”去表現的?
劉洪彪:草書,在書法史上,在書法五體當中,其實出現得最早。一般人都以為篆、隸、行、楷、草五體,草書是位于最后的,學書法要先學楷書,再學行書、草書。實際上,書法發展史告訴我們,草書并不是行書的后代,更不是楷書的孫子。草書從廣義上說,它甚至是文字的鼻祖。我們的祖先在文字形成之前的刻紋畫符,作草率的記號,那就是廣義的草書。草書的表現形式和手法是多樣的,并不僅僅是用“飛白”去表現的。以當代草書藝術發展趨勢來看,草書可以分為四類:一,章草。字與字不相連,厚重、內斂、含蓄、溫和,并不是很飄逸,也很少“飛白”。二,小草。像張芝、二王、孫過庭等人常用的字體,也不飄逸,也不用“飛白”。三,大草。大草,也叫狂草,這一類“飛白”、破鋒較多。四,古草。古草,也叫漢草,這是亟待挖掘的草書資源,它以后甚至可能會扮演中國草書創作的重要角色。這四大類草書有不同的藝術表現、特質和手法,而 “飛白”只是諸多表現手法里的一種。
 

作品欣賞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書法“創新”的?
劉洪彪:創新,是每一個藝術家面臨的問題。沒有創新,沒有變化,就沒有藝術。變化和創新,是藝術的生命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每一位藝術家都需要在某一個方面或是多個方面有所創新,來建立自己的藝術語言,尋找自己的表達方式,塑造自己的藝術形象,這是必須的。現在,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都在跟風,老師怎么寫就怎么寫,別人寫得好就跟著學,靠模仿別人的外形外貌過日子、討生活。只有百分之二的人,在極力地尋求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這些人是了不起的,這些人是推動中國書法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些人是要載入史冊的。創新,是每一個藝術家需要面對的,但創新并不是坐在屋子里憑空琢磨一個藝術形象,然后去設計,去制作。創新要建立在扎實的基本功上,要建立在對書法藝術的深入認知上,而不是想當然的標新立異。
 

作品欣賞

 

記者:現在有很多人,在創作書法作品時,只是照抄古詩詞。您對提倡自書詩文持何種態度?
劉洪彪
:有的人認為,書法就是一種線條藝術。書法就是憑借筆墨技法、是黑白構成表達傳遞書家的精神和情緒。他們認為書法的內容并不重要,文字只是書法的載體。不管寫什么,好看就行,甚至寫一些沒有任何意義的字詞也可以。但是,我們大家都不能忽略了中國書法幾千年的社會功能和審美功能,不能忽略了中國人的書法審美習慣。中國人的書法審美習慣是雙重審美,一是對筆墨技法、黑白構成的藝術審美,是書法本體的審美;二是對所書詩文的審美。中國歷史上,每一位書法家都是文人,每一位書法大家都不會熱衷于去抄寫別人的文章。他們抒發自己的情感,寫自己的詩文,發自己的言論。我們可以寫流傳下來經典詩文,但如果連文章都不會寫,沒有思想,沒有觀點,沒有字外之功,沒有字內之意,那還怎么能稱得上是書法家呢?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