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蘭 100cm×80cm
進入2000年,他脫開行政職務有了較多的時間研究藝術。在已有探索經驗的基礎上,他深化中西文化“融合”的思考,推出了一批油畫人物、靜物、風景新作。他說:“對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要了解,去實踐,久之必有好處。油畫要吸收傳統文化的精神,不圖表面的那種國畫味,同樣國畫也不必追求油畫那種表面效果。”這是頗有見地的經驗之談。新作中的《讀》(2007年作),筆法點畫隨意,色彩斑駁,陽光燦爛;《大學生》(2004年作),人物面與手刻畫深入,衣服則用畫刀平抹,刀法潑辣,顏色純正,在筆涂的背景映襯下頗具力度感;《惠蘭》(靜物,2006年作),色彩單純、強烈而和諧,主體用富有力度的畫刀畫出,長葉歪斜交錯,強化了物象的生命感也增添了畫面的強健氣勢;畫于新西蘭的《國家公園》(風景,2005年作),在白云、綠地間畫參天老樹,筆粗色重,大刀闊斧,洗煉概括,于平和遠淡之中寓含著一股浩大的勃然之氣。這些作品是油畫,但卻在“氣韻”“用筆”“賦彩”上不乏中國畫直抒胸臆的“寫意”精神。此可謂其藝術之路上的四變也。蜜桃 65cm×48cm
他曾說:“畫畫兒,要畫自己的感受,要有生活基礎,別管別人怎么畫、怎么說,自己畫自己的畫,不能跟著別人跑”;“過去的東西,包括自己的東西要丟掉,畫時要隨意,不能拘泥于成法”;“要打‘空檔兒’,打‘時間差’,即別人不畫的你畫——如農村的生活形象,別人沒用的方法你用——如印象派與后來野獸派、立體派之間的畫法。”道破了他多年來的繪畫思想,同時也可見他堅持探索進取的信念。實際上,他的藝術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是他自己的。也就是說,他的作品同一切有創造性的藝術家的作品一樣,是“生動的、特殊的,自己個人所有的音調,這些音調在其他每一個人的喉嚨里是發不出來的”(俄.屠格涅夫語)。
石榴 53cm×65cm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