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云82cmx124cm
多少年了,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對陳斌的記憶是模糊中的清晰,在這百感交織的體驗中,唯一不變的是他作品中給我留下的充滿想象力的純美詩意,猶如曼妙綺幻的歌遙,夢境般飄來一個個跳躍的令人享受的音符。
2005年秋,“著名畫家陳斌應邀赴臺灣文化交流之旅”研討會在成都青白江舉行,筆者緊隨電視鏡頭參與了新聞采訪,這是一個再認識的回顧過程,電視新聞播出數天后,那種萌動不息的激情仍然相伴筆者遨游在陳斌的藝術世界里。
梅花香自苦寒來,風雨過后見彩虹,陳斌的畫卷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月光曲136cmx68cm
89年版畫《往復》人選盧布爾雅拉第18屆國際雙年展,這是他早期的成名作,該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畫中的哲學思維很豐富,幾何狀的線條與圖形繁復循環組合,隱然與時代的改革重組、調整統一相契合,給人以超越現實的某種啟示,作品中的審美傾向和表現手法不失其延續性特點。
90年,陳斌的水彩作品《遠方的思念》獲臺灣隔山邀請賽優秀作品獎,該畫在某種意義上表明了陳斌作品的情感性因素,由此而來的淑女情結浸潤其后。

彩云飄過68cmx68cm
92年版畫《秋》以其獨特的線描形式入選挪威第10屆國際繪畫三年展;95年起,陳斌憑借其版畫刻繪功底,開始嘗試把線描運用于國畫創作,《風祭》就是這一時期的范式力作;96年至97年,是陳斌創作趨向成熟的重要時期,榮獲墨海精英書畫大賽一等獎的《柵欄》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此種高度人為的線韻游離于自然實際,情緒表達極為細膩,詩味感流瀉而出。
97年以來,他開始注重色彩上冷暖搭配的和諧統一感,并獨樹一幟地采用色塊疊加、平面組合無漸變的過渡方式,整體構成上用旋律感極強的線條來交叉接續,從而編織出詩歌意境般的具無窮想向力的精美畫面,而線條的飄散逸趣又十分生動,思維發散感極其開闊。此種表現手法是一個大膽的觀念性思維突破,是畫家長期觀察生活、準確表達自我的愉悅體驗。藝評家對此稱奇道絕,謂之為“宇內獨一無二的創舉,對美的提煉突破傳統”,由此派生出的裝飾性極具當代審美特征,并深得廣大民眾喜愛和藏家追捧,一時洛陽紙貴,海內海外同此涼熱,陳斌創作風格就此成型,聲譽隨之鶴起。
畫家曾長期深入彝寨藏區體驗生活、感受民風民俗,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從內蒙昭和、西涼康巴到青藏高原、云貴大川、江南勝景,采集了大量的寫生稿和創作素材,為其后創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98年至99年,陳斌的巨幅重彩作品《吉祥風》獲日本第16回國際書畫展國際共生文化獎,《轉經的藏女》入選中國美協中國畫三百家,這是他創作上的里程碑。《吉祥風》與《轉經的藏女》應視其為代表力作,它表明了作者從傳統到當代、從現實到理想、從幻象到抽象、從浪漫到唯美的創作歷程,通過流金溢彩的筆觸來鋪呈詩情畫意,作者理想主義的光輝強烈地沖擊畫面,并帶給觀者一種時空圖騰、飄渺仙逸的華麗感受。

晚風83cmx105cm
2003年,陳斌在藝術上再攀高峰,《紅土?紅云》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中國畫優秀獎,畫作中的彝女正面簫歌、天地呈祥、瑞鳥來朝、繁花似錦、牛羊順吉,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其色彩在暖調中自然變化過渡,較之前期畫作有其再突破的新意。
縱觀陳斌工筆重彩作品,其構圖造型廣泛借助版畫、水彩、線描等諸多藝術技巧,以平面疊加色塊并交織線條來穩定貫穿全圖,一反念珠筆墨的消極頹廢之風,人物及物象有機組合、抽象變形,視覺、感受、幻覺的過程美通向現實存在,使之具有卡通化意趣;而色感協調統一,暖調吉祥、冷調寄情,象征性意味深厚。作品間的墨痕平淡含蓄,并以色彩突破水墨條律羈絆,無愧為影響當代的前衛手法。即如在滿構圖中亦留下了幻美飄逸的空間,使觀者的目光在繁復遨游中找到了憩樂的曠遠。

走過廂房68cmx68cm
畫家陳斌
而在題材上,以表現青春女性為主,無論是藏族游牧女或是彝族簫歌女,充溢畫面的美感令人不由自主地激蕩起無邊的遐想;即使是水墨畫中的古典淑女,那種曼妙靈動的風情亦如拂面的清風,令人過目難忘,畫家內心所向往的對女性至美的謳歌,隨之提升到主題高度。更為重要的是,畫者在神游逸筆中留下的宗教感悟,以悟禪悟道來凈化靈魂、深化藝術思想,那種時空圖騰的天地禪心,涵括了畫者對生命的直接詮釋。可以想象,畫者在創作中的澎湃激情隨心靈暢想而飛翔高歌,筆底卻留下了織錦般的詩意畫境。
陳斌1957年生于四川成都,畢業于四川教育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曾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西安美術學院進修,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香港國際畫院人物畫藝委會主席,出版有《陳斌工筆畫集》、《陳斌重彩藝術作品精選》,作品被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廣為收藏。2000年四川衛視以《尋找語言》為題,對他進行特別報道;陳斌應邀在蘇州、成都、煙臺、東莞、淄博、廈門、鄭州、臺灣、韓國等地區和國家舉辦聯展和個展,受到同行和藏家的贊賞和親睞。
他為人謙和誠懇、胸懷坦蕩,藝術上執著嚴謹、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正值盛年的他有充沛的創作激情,常常執筆于畫案上物我兩忘、身心俱游,其大家巨匠之風范,遐以時日定能一鶴沖天。
陳斌以畫筆譜寫新時代的頌歌,作品的意境深遠、耐品味耐鑒賞,他所表現的主題是積極向上的,無論是謳歌自然、生命樂舞,還是游牧天地、信仰神界,乃至古典情韻與當代精神,都寄寓了作者表達天人合一、和諧大同、向往美好的創作宗旨,其人性美的光輝淋漓盡暢,并與現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相響應,不失為竭誠奉獻給當代讀者的精神大餐。

太陽圓62cmx96cm
畫家感言:“中國畫的創新是廣泛豐富的,不能停留在筆墨精神一個層面,它涵蓋整個民族的審美圖式、哲學思想、人文精神。解構重組,無需敘事。對生命過程的反省、批判或贊頌,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一種思想情感……重要的是在自然、人、藝術之間找到合適的契合點。”
賞析陳斌畫作,不難發現營造整體氛圍和意境是其強項,面對人物表情細節的忽略,則是畫者對中國畫本源精髓的神韻直取。畫者以詩的底蘊托起畫的精神,用心靈魂魄來傾注筆端,展現人格魅力,它滿足了各階層人士的審美需要,寓現實之于理想、寓理想之于浪漫,實為大雅入大俗的高標,直達形而上的美學范疇。
“詩意的線韻構筑詩意的理想,詩意的畫筆描繪詩意的天堂”,如惠風和暢于簫歌、似霞光灑落于倩影,一種逸美源于織幻、一種高雅出自抽象、一種超然更寄托了真情。
陳斌是全面的,素描、線描、版畫、水彩的建樹皆不同凡響,在重彩工筆的同時,水墨寫意畫的創作亦大獲豐收。
他的寫意畫墨色雋永、清許婉約,從工筆畫的極繁極多演變為寫意畫的極簡極暢,然墨痕筆端的韻律流動收放自如,野外牧歌女與室內古典女情趣各異、動靜兼顧,婷立的造型仿佛是畫家有意為之的藝術語言和印象經典,亦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樣,畫家骨子里的傳統精神自然而然地走向純美詩意,那種“夢幻疊彩、飄逸流云”的神暢直到永遠,而畫家超現實主義情懷所賦予的博大胸襟,讓我們在思維中盡情地逍游錦繡時空,浪漫的感覺夢飛天外,唯美的詩景陽光燦爛。
( 曾 策 2005年11月26日稿于蓉城 )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