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初夏,有玉蘭女士題贈其書《周玉蘭國畫作品集》,得以靜心品味、欣賞。
鋪展全本畫作,無論工筆或寫意,皆傅色濃艷而工麗。粗看似紅、黃、綠色滿眼,細讀則各色有度,落筆自然。其畫作色度鮮麗明快,構圖惟美大氣,深諳用色之道,亦深諳藉色彩物華具象情感、意蘊之法度。
工筆畫作畫技巧、材質特點和形態特征等因素決定了其審美取向的相對寫實與穩定,與標舉“逸筆”,追求空靈,借以抒寫性靈之寫意畫迥然有別。
玉蘭之工筆作如《國色天香》(98 176cm)因各色度搭配得體,盡顯牡丹典雅高貴之意態;《香荷滿塘》(128
再觀玉蘭女士之寫意畫如《荷塘清趣》,其畫面布局可謂“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逸筆橫生;《吉利圖》紅黑反差強烈,荔果似滴欲落,不由人吟出“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之名句。又如《魚東圖》(68 68cm)作品,幾片墨禇色荷迎風搖曳,一柄荔紅菡萏挺立其間,游魚穿行,留白得體,儼然一幅“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文人畫作筆意。《荷塘清趣》(118 296cm),淡禇之底色襯托雨中之百荷情狀,或垂下,或半開,或燦爛,皆風、荷并舉,昂揚向前。傅彩賦色或濃或淡,不滯不濁;畫面若靜若動,似寫生又似寫意,所謂“微風搖紫葉,輕露手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是也。
尾幀八幅藤蔓題材條幅畫作,無論牽牛花、迎春花,還是水仙花、芙蓉花,或艷麗,或柔美,皆如畫作所題,“欣欣向榮”“壯志凌云”,全無一點惆悵、迷惘抑或傷感在胸間。這等畫風,足見玉蘭之坦蕩風雅。
周玉蘭兼長工筆及寫意兩種技巧,在女性畫師中實屬難能可貴。通過欣賞她的畫作,品讀她對大自然物象的描繪,可以看到并感受到她展示在作品中的強烈的感情色彩,甚至可以感受到其繪畫對情緒的平靜與沖動。畫作中充溢著強烈的表達自我情感的愿望,或激情澎湃,或雍容大度,或幽遠綿長。
玉蘭的作品不僅滿是浪漫、坦蕩之氣象,亦蘊含淡雅、空靈、惟美之顧盼。二者又互融互滲,相反相成,自然呈現出作品意境的多樣性。她借助手中之筆與細致入微線條,贊美大自然,歌唱大自然,并通過這種贊美與歌唱,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這種愛感染給我們的審美愉悅,又大大地超出了欣賞繪畫技法上的寫實物象而進入了一種類似于言欲盡而意無窮的意境。
早在宋代,花鳥畫已經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后人要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及創新又談何容易!常聞畫事須有高尚之品德,宏遠之抱負,超越之識見,厚重淵博之學問,廣闊深入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極。所幸玉蘭女士正值中年,氣度不凡一般,在此期待她在繪畫事業上有更大的進步和建樹。(文/陳伯希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